这是深圳律师黄维领第一次给自己打官司,他告的是中国第一大搜索引擎百度。
但这是个无比烦人的官司,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后,仍然看不到了结的迹象。
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百度的“竞价排名”。从某种意义上说,黄维领曾是竞价排名广告的受益者。但事情总是在向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曾经的‘馅饼’现在似乎更像陷阱”。
“你根本就不知道明天要花多少广告费。”黄维领说,“‘智能匹配’、‘主题推广’这些看起来一个比一个新鲜的服务,让他这样的电脑盲陷入了一场百度网络广告的消费迷局”。
为了拨开迷雾,黄维领想到了自购一套“防恶意点击软件”追查证据。
案情将如何进行,百度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宣判,本报将继续关注。
“做律师,缺了人脉万万不行”,黄维领已经在深圳闯荡多年,安徽口音依旧很重。
2005年,“通过在网上做广告提高知名度”,这在黄维领的律师圈里开始流行起来。看见同行做广告后,“生意”大有起色,他也花了3000元在百度上小试了一把。“每天都能接到4、5个咨询电话,广告24小时在网上都能查到,每天的花费也不高,在60-80元间”,黄维领说自己曾一度对这种广告形式顶礼膜拜,四处推崇。
电脑盲在网上做广告
黄维领毫不讳言地说,自己是个电脑盲,更不懂在网上做广告的“道道儿”,“2005年,百度的业务员到办公室来推销广告,我想试一试吧”,后来百度和黄维领在此事上争论不休,究竟是他先找了百度的业务员,还是百度的业务员先找到了他。不论怎样,事实上这笔生意终究是成交了。
“百度的收费是跟点击率直接挂钩的,每点击一下我的广告,就实时记录收费一次。”在黄维领贫乏的电脑知识下,他大致弄懂了在百度上做广告的交易和收费流程。
根据自己的需要他设置若干搜索“关键词”,比如说,他设置了“深圳律师”这个关键词,每当有人在百度引擎搜索“深圳律师”,黄维领的广告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在搜索界面的首页上。
百度还为他提供了一个可以操控的后台。在这个后台上,黄维领每天能查询到他设置的关键词被点击的次数,以及当天消费总金额,此外,在后台还可以更改广告服务的某些设置。
第一次做广告,黄维领出手大方地拿出了3000元,充入到自己在百度的账户上。一开始,“效果十分明显,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来咨询,多的时候会有上十个,少的时候也有4、5个,第一个月结束时,只消费了1800元。”当时觉得真的很“值”。
然而好景不长,合作度过了“蜜月期”,开始出现“两年之痒”。黄维领没想到,他与百度日后的“战争”都发生在这个透明公开的“后台”上。
迈不过“两年”一个坎?
2007年下半年,黄维领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有时候一天接不到一个电话,再过了没多久,基本上一周只能接到一、两个咨询电话”。他开始急了,最先想到的是到网上查询自己的广告,这一查还“真蹊跷”,本来他设置的是24小时广告,“但有时在网上却搜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