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从2月20日在京召开的贵州省毕节实验区高炉磷酸工艺项目汇报会上获悉,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立方米高炉磷酸中试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技术缺陷,还为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直接利用开辟了有效途经。
该中试项目自去年12月以来的运行结果表明,可以直接使用高镁低品位磷矿制得磷酸,生产合格磷铵、磷酸氢钙等重要农用产品;掺烧白煤代焦20%的运行试验正常,还有上调空间;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有效克服了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时发生爆炸、运行阻塞等难题,证实以煤、磷资源结构为基础的热法高炉磷酸创新工艺是可行的。
专利发明人、贵州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叔骥介绍,高炉磷酸法生产工艺可将磷矿与煤在高炉中进行燃烧反应直接生成磷酸。目前在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湿法”磷酸工艺是建立在优质硫、磷资源结构上的,而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占磷资源的90%以上,因此新工艺十分适合我国国情。高炉磷酸项目的成功还将使煤、磷、电一体化循环经济成为可能。
据介绍,一期5立方米高炉磷酸中试项目预计今年8~9月间完成鉴定评审;二期即将建设50立方米高炉工业规模煤、磷资源循环经济系列创新科技示范工程,实现“高”法磷酸工业化中型企业(8000~10000吨/年磷酸)规模的新工艺体系,作为可推广应用的示范工程,同时研发、生产相应的磷化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