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二氧化硫脲“金九”不再“银十”难期
2009-05-08
上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市场需求强劲的双重影响,国内二氧化硫脲市场行情呈高位运行态势。然而,到了下半年情况却急转直下,不但国际市场需求锐减、价格下跌,而且国内市场期待的“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也呈现了“金九”不再、“银十”遇冷的现象。
  
导致目前二氧化硫脲市场萧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一是美国金融经济危机,二是国内小企业一哄而上,市场供大于求,从而使市场价格出现了跌跌不休的现象。
  
中国二氧化硫脲理事会理事长姚生波告诉记者,去年我国共出口二氧化硫脲10.7万吨左右,约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6%。而近来,由于小企业一哄而上,互相压价,影响了二氧化硫脲的出口市场,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出现出口减少的趋势。目前不少生产企业已开始感受到互相压价带来的阵阵秋凉。那些自身技术含量偏低、产品替代性较强、以低价出口、靠扩产带动业绩提升的企业已难以为继。
  
但姚生波同时认为,由于我国具有原料优势,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国内二氧化硫脲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长远看,出口前景仍较乐观。目前我国已是二氧化硫脲生产大国,国际上有实力的3家二氧化硫脲企业均已在国内建厂,国际市场对中国二氧化硫脲的依赖度不会降低。因此,国内二氧化硫脲行业应积极规范出口市场,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生产二氧化硫脲最主要的原料是硫脲,是世界上较紧缺的化工原料,而我国是硫脲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这为我国发展二氧化硫脲提供了资源保障。二氧化硫脲分为普通级、高纯级、超高纯级、纳米级等,但我国仅能生产高纯级以下的品种。虽然目前有些企业也在研究和生产高纯级的二氧化硫脲,但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同一性和稳定性,国内市场上高纯级以上的产品多从德国、法国和日本进口,价格昂贵。有关专家认为,未来几年最有前途的品种当属高纯级二氧化硫脲和纳米级二氧化硫脲,因此这类品种是国内二氧化硫脲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主攻方向。
  
姚生波认为,我国二氧化硫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实现产业的高度集中,以充分发挥规模化竞争优势。具体做法为:
  
一是加速生产规模化进程。我国二氧化硫脲企业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技术落后,产品品种结构单一,高档次产品几乎是空白。随着近年来国内造纸工业、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二氧化硫脲新用途的不断拓展,下游产业对二氧化硫脲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国内二氧化硫脲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二氧化硫脲生产企业应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按照资源和市场分布特点及产业关联程度,采取强强联手、兼并、参股等方式,组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特大型集团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稳定东部老基地,开发西部新基地,加快新建企业的发展。东部老基地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西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硫脲原材料优势,将东西部优势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加快建设二氧化硫脲产业基地,以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二氧化硫脲生产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原料消耗,提高产品收率。同时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新品种,加快二氧化硫脲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二氧化硫脲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朝着闭合循环系统方向进行工艺改造,保证我国二氧化硫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