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中集团9月19日公布的《2008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物柴油行业迎来了投资高潮,但由于原料短缺,很多生物柴油企业处于停产状态。然而,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能源林木资源其实非常丰富,一些“待字闺中人未识”的能源植物开发潜力较大,可为生物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油价高涨,使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迎来发展契机,被誉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替代油品。短短几年间,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项目集中上马,我国先后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建设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年产能100多万吨,成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仅生物柴油目前在建项目年产能就高达200多万吨。但由于原料单一,导致上游原料短缺,价格普涨,一些刚刚建成的生物能源装置却无米下锅:2007年生物柴油产量为20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10%,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广西等地的生物乙醇生产企业单一以木薯为原料,厂家为此恶意争抢原料;山东省的20多家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停产或关门。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原料仅限于玉米、甘蔗、木薯、秸秆等,小桐籽(麻疯树)、黄连木、光皮树等则是生物柴油为数不多的“大众化”能源林树种。以生物能源原料小桐籽为例,一亩小桐籽产出种子100千克,总共能提炼30~38千克生物柴油;以每千克油6元计算,一亩小桐籽最多产出200多元,除去必要的成本,几乎无利可图。但是企业并不真正了解选择什么植物适宜作能源植物,有什么比较优势,盲目投资由此带来资源浪费。其实,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植物矿藏”亟待发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陕西绿迪投资控股集团总裁、陕西省橡树协会会长黄一钊、陕西欧亚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昌年、中国生物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何能德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纷纷急切地表示,当务之急是开展油料能源植物的调查筛选,开发新的原料品种,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综合利用。 据悉,我国经济林资源丰富,现有面积2139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2.3%,其中木本油料林面积342.9万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16.03%。其他含油率较高适合规模化发展、但目前鲜为人知的油料树种,比如漆树、水冬瓜、花椒树、五角枫、油茶、翅果油树、石栗树、元宝枫、山苍子、欧李、绿玉树、菊芋等,以及栎类和栗类的木本淀粉类树种,还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树种将成为能源植物的“黑马”。 专家还介绍,沙蒿、油莎豆(汕莎草)、续随子、蓖麻等草本油料植物,黄姜、马铃薯、蕨根、魔芋等草本淀粉植物,以及棕榈油、海藻、餐饮废油等其他非粮资源,都是可靠的生物能源的原料来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记者了解到,陕西绿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进行了积极尝试,他们另辟蹊径,自主创新开发以橡树种子为原料的林木淀粉技术路线,成功研制出了耐低温乙醇柴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100万亩橡树能源林基地,计划实施年产30万吨乙醇柴油产业化项目。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