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诞生之初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我国第一套大型国产化磷铵装置,却在投产之后成为了一个巨额亏损的大包袱。而以“模拟市场核算、责任成本承包”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管理机制,使这套装置实现了达产达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西贵溪化肥厂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当时江西省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企业,其厂址是1984年12月由时任化工部部长秦仲达与时任江西省省长赵增益商定的。1986年11月15日,我国与法国斯卑西姆公司签署江西贵化技术引进合同书。根据合同,贵化年产24万吨磷铵设备参照南京、大连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在确保质量和建设进度的原则下,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只引进必要的关键设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我国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由国内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套大型磷肥生产设备。 1991年9月3日,时任化工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的贺国强专程来到贵化,深入磷铵生产装置现场,察看设备调试和单机试车情况。9月7~11日,装置“干线”联动试车,10月26日17点30分投料配酸,27日上午10时生产出第一批磷酸二铵,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1992年1月26日, 时任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听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套大型磷铵生产装置顺利建成,产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时,非常高兴,并欣然题词:“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化肥工业,为农业服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2年,贵化年产24万吨磷铵生产装置正式进入试生产,1994年6月,时任化工部副部长李子彬亲自主持了贵化磷铵装置国家级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就是这样一套备受关注的装置,到了1995年底,其月产的最高纪录只有1.58万吨,年产量10.6万吨,不及设计生产能力的一半。1992~1995年,贵化累计生产化肥33.89万吨,累计亏损1754.02万元。此时,国家对贵化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学习邯郸钢铁总厂加强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工作报告的通知》,在全国工业企业中掀起了学邯钢的热潮。1994年,贵化开始在磷铵车间实行了责任成本承包的经济责任制试点,逐步探索适合企业的经济责任制框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5年,贵化以邯钢经验为蓝本,结合化工行业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模拟市场核算,责任成本承包”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了“组织管理、内部价格、成本管理、共同责任、责任考核”五大体系。 新机制的建立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很快见到了成效,实现了“三提高一降低”——提高设备运转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消耗。1996年1月至当年的12月19日,贵化生产化肥20万吨,第一次完成了年度生产任务,同比增长了88%;实现利税1480万元,同比增长102%;在消化涨价因素2320万元的基础上,产品成本同比降低4.62%。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6年10月,贵化磷铵装置月产化肥达2.06万吨,实现了试生产5年来的第一次达产达标,为国产化大型磷铵装置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当时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化工部和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喜讯传到北京,中国化工报社派记者来到贵化采访,厂长李晓明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要发挥国产化现有装备能力,关键还在于企业的内部机制,通过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克服和解决国产化装备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化工报》分两次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套装置达产达标的经过,还编发了《化工内参》向国务院报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贵化已形成了百万吨的年产能,那套曾令贵化人骄傲的装置仍在贡献着它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时任江西贵溪化肥厂党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