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国际灾后应急建筑设计展”体现灾后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 杨纯红/文 李忠民/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12日,汶川地震1周年之际,“渡:国际灾后应急建筑设计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协办。国内外16个著名建筑师团队设计的灾后应急建筑作品在此次展会上展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富于创意的应急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中国美术馆广场上有一幢红色、圆弧屋顶的房子,看起来像一个大型的“四通管”。走进“四通管”,里面是4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房间。“这幢房子是用标准木质构件拼装而成,可以改装成其他样式,满足紧急住房需求。”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条狭长的黑色地毯,两边摆放着倾斜的巨型建筑梁板,颇具深意的“灾区长廊”引导着人们走向展厅。 一进入3号展厅,就可以看到一个用透明的薄膜做成的大“蜂窝”。日本藤本壮介建筑事务所的一位建筑师说:“这是一间空气拉伸屋。将原本无法单独竖立的薄片固定成三维蜂窝结构,蜂窝结构展开后,就成为可以居住的房子。” 在5号展厅里,可以看到用纸折叠的房子、用袋装沙土堆叠的房子、用泥巴和树枝搭建的房子。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应急建筑是开放型建筑,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调整形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变废为宝的再生建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9号展厅里,再生砖成为众多参观者关注的焦点。“这种再生砖制作方法简单、经济环保,是较好的灾后重建材料。”尚琨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说。 在展览会上,还可以看到用纸管建造的房子。房屋结构件中的梁、柱等是由直径260厘米的纸管和木制连接件构成的。 据了解,由日本的庆应義塾大学坂茂研究室和松原弘典研究室援建的成都市华林小学,教室全部用这种纸管建造。因为使用了纸质建材,并尽量减少建材的种类和数量,学校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充满人文关怀的庇护场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本次应急建筑设计展览中,以流行性疾病与隔离为主题的建筑作品,体现了建筑设计师的人文关怀。 参观者印象最深刻的建筑设计作品是一座由白色柔软薄膜围成的隔离庇护所。美国IK工作室的一位设计师说:“这座隔离庇护所允许被隔离的人隔着薄膜接触他人。作为应对全球性流行病的隔离病房,除了要具备应有的医学功能,更应该关怀病人的心理健康。” 在9号展厅的出口,记者看到一辆自行车拖着一个带轮的梯形箱子。经过各种组合,它们就变成了多种样式的休息场所。这辆简易的环保房车是法国建筑师昂格尔·俄赫和让·斯绿得为流浪者设计的庇护场所。 “建筑设计师们希望为灾区人民设计舒适、温暖的居所,帮助他们尽快忘记灾难和创伤。”范迪安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