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建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土资源利用前景明确
2009-08-28

土地招拍挂制度不可轻废
本报记者 杨纯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的政策,叫停了多个建设项目,引发了人们对土地资源问题的关注。那么,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迷茫之时,国家政府部门的土地资源规划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8月21日至22日,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09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元,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向人们解释了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些问题。 tujian.org

127平方米
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有保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元认为,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少,这使得中国土地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功能。因此,我们不能根据粮食产量的增加就轻易得出耕地面积可以减少的结论。建设用地的扩展受18亿亩耕地红线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对保住18亿亩耕地是有信心的,并全力投入到这场耕地保卫战中,造福子孙后代。
  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指出,最近有一些专家认为,保护18亿亩耕地会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实际上,这一观点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胡存智指出,关于未来10年城乡建设用地问题,我国是按照人均用地127平方米来安排的。这个数量不但比发达国家人均82平方米的标准高,而且比发展中国家人均87平方米的标准高。因此,建立生态和谐、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美好家园,我们是有土地基础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速度受限
超能力开发土地增值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近,社会上有一种论调,城乡统筹发展就是把农用地搬到城里来。对此,李元表示:“土地增值量的多少决定了政府有多大能力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如果一段时期内占用农民土地过多,政府又无法解决补偿等问题,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必须受到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速度要与土地建设开发的能力相匹配,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才能让土地稳步增值。”
  关于土地拍卖制度遭到一些人批评这一现象,胡存智指出,从地价的规律来看,到目前为止,各地地价仍然处于下降通道,还没有出现上升的势头。我国的供地方式是多样的,除拍卖外,还有划拨、出让、租赁等其他土地获得方式。
  “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土地招拍挂是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胡存智表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地尽时用
土地利用规划先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各种供地方式时,我们还要强调地尽其用、地尽时用。也就是说,土地要用好,要按照时间顺序来用,不能把土地囤积起来。目前,很多地还是‘按市来用’,市场好就用,市场不好就不用。因此,对于闲置土地、低效利用的土地,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规范力度。”胡存智强调。
  胡存智补充道,我们还要注意到土地供应和房屋供应之间存在的滞后效应。不能认为今天增加土地供应量,明天房屋的供应量就能涨起来,要有一定的预期。因此,对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土地供应量,这是我们当前必须关注的问题。
  李元最后建议,要重视对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当前要特别重视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为经济的发展,为房地产业的发展预留保值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国土资源利用前景明确
    ·水利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
    ·西藏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竣工
    ·全国建筑装饰行业杰出女性表彰大会将于10月
    ·国务院颁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全面清洗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领导与台湾专家在京进行专
    ·2009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评选公示
    ·世博建设跳动的金融脉搏
    ·哈尔滨打造诚信房地产销售市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