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建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告别“大跃进”式城市绿化
2009-08-28

本报记者 钟和

在城市绿地总量大幅增加,节约型、生态型园林建设深入开展的同时,个别城市对绿化成果保护不力,园林绿化建设急于求成。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2006年底之前命名的97个国家园林城市进行了复查。日前公布的复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个别问题不容忽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城市公园绿地总量大幅增加。2007年,全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33265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为1110330公顷,与199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1倍和1.9倍。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完善了园林绿化标准法规体系,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和标准规范。
  自2001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并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很多城市深入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个别地区保护绿化成果不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少数城市至今仍未编制绿地规划,没有及时划定城市绿线并严格实行绿线管理制度,导致绿化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绿地规划落实不到位,随意砍伐树木、改变绿地性质进行房地产开发、占用绿地经商等问题时有发生。
  有些城市将园林绿化简单地等同于植树造林,对园林绿地缺乏专业化管理,在公园里按造林模式种树,采用截头的方式修剪道路两侧的树木,或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修建硬质驳岸。有些城市则重建设、轻管理,对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缺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已建成的城市绿地没能取得预期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有些城市将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盲目从荒山郊野或深山老林移植大树、古树进城。有的地方拿出当年“大跃进”的劲头儿,追求“一日成林”,甚至种植假树、假花、假草。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严重浪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项措施护航园林绿化工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严惩违法行为。让城市政府不敢随意改变绿地性质,让单位和个人不敢随意砍树、随意占用绿地,切实保护园林绿化工作成果。二是加强老城区、中心城区、商业区绿化建设,保证市民出门500米就能看见绿地。三是进一步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实现有路就有树、有路就有荫的目标。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城市居民参与绿地建设、保护城市绿地的意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生态城建设的激情与迷茫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告别“大跃进”式城市绿化
    ·生态城建设的激情与迷茫
    ·青海格尔木棚户区拆迁改造进展顺利
    ·云南拟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投资千亿元修建幸福路
    ·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进度喜人
    ·济南建筑企业相约“自律”
    ·内蒙古东苏旗打造草原精品小镇
    ·安徽农村宅基地确权和发证工作启动
    ·山东莱芜爆停58.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