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华大学,工人正在拆除“百年校庆”晚会的舞台。本报记者 浦峰 摄
本报讯 昨日,“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微博)表示,高校应实行“宽进严出”政策,“学生选择的不是读什么样的大学,而是选择毕业不毕业的问题。”
“使学风发生根本性变化”
刘长铭表示,这样做会有淘汰率,但并不会说明教学质量下降,反而会使学习气氛、学风校风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科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蒋一则表示,“宽进严出”的做法会给高校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有较好的基础,但在河南等生源大省,进入大学还是一个主要面对的问题,“还是大学数量够不够的问题。”
刘长铭还表示,他赞成高校自主招生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做法,“今天需要有多种方式来开辟学生到高校的途径,一个模式的选拔方式会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发展。”
“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微博)批评了现在的教育现状。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则批评称,中国的教学方法“偏死”,提问式或讨论式教学很难,“个性得不到张扬、甚至在扼杀个性”。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称,中国学生处在“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下,学生学习潜力得不到发挥,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
“学堂计划并不是掐尖计划”
针对“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副校长袁驷表示,该计划并不是掐尖计划。清华本月中旬全面启动该计划,建立6个清华学堂班,已有290名优秀学生入选。
袁驷称,对入选学堂计划的学生,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要他们变得孤傲、而是要他们做引领者。对入选的学生并不实行固定制,学校将建立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实行多次选拔、动态进出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计划培养。
“学堂计划”的课程也对其他学生开放,只不过对入选“学堂计划”的学生是必修课,其他学生可以选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