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教育培训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过程比课程本身更重要
2011-05-27

  当人们还津津乐道于去年底上海学生在PISA测评中,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评价均列全球第一时,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微博)却透露了一个不乐观的消息:组织PISA测评研究项目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同样做过一份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预测。圆形饼图中,美国约占25%,中国大陆只能在最末尾的“其他国家”微小板块中才能找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一流人才?”26日,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为“钱学森之问”困惑揪心的,不只是大学教育工作者,还有来自全国的中学校长们。

  “考的是会不会,不是行不行!”

  每年门下大批学生进入北大、清华,作为京城名校掌门人的刘长铭却并不快乐。自称“教育悲观论者”的他,担心培养不出未来对人类发展有影响的创新人才

  “我们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果说以往高考(微博)测试考生是否有入学资格,现在则应测试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专业。”刘长铭认为,同一套考题的统一高考,已越来越不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刘长铭曾觉得学科竞赛是不坏的选拔方式,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一位长期负责竞赛的大学教授传授机宜:参加物理竞赛,学过大学物理电磁学与力学,得奖概率就高;搞化学竞赛,把大学结构化学等课程啃一遍,得奖更容易,“考的是会不会,不是行不行!”一席话让刘长铭语塞。

  中学校长们真的不怕考试?

  “美国教育从来不谈创新,但处处体现着创新。”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还记得第一次异国考察时,简直不敢相信美国AP课程如此上课。老师不注重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阅读,课堂上活跃讨论核心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AP课程分为3个级别、9个层次,对最优秀的学生上不封顶,其他孩子则根据自身水平选择相应程度。

  “课程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课程实施过程很关键。”在刘长铭看来,学习是脑神经构建过程,创造是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长期处在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状态,将对脑神经的构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但真正放手的校长也有烦恼。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有个叫赵柏闻的学生,初中就表现出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高一时跟随中国农科院教授参与实验研究,高二时得到刘校长允许,放弃学业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已是项目负责人的赵柏闻,参与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刘彭芝曾经花了几个月时间与京城名校接触,结果它们都表示无法突破大学招生的硬性规定,因为赵柏闻没有参加高考。吉林大学附中校长崔贞姬也很郁闷。她很清楚学校应当为特殊学生创造适宜环境,但事实是,不少在某些学科冒出来的孩子,终因担心无法通过高考进入相关专业,最终放弃钻研,又回到既定轨道。

  “关起校门,校长就是国王;关上教室大门,老师就是国王!”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微博)教授疾呼,好的教育者不应惧怕考试,别为考试所累。但中学校长们又有多大胆量?

  大学能不能实现宽进严出?

  “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还是要解决选拔机制问题。”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处处长蒋一教授有些无奈。而在刘长铭看来,“既然无法为学生进入上一级学校创造更多方式,那能不能考虑宽进严出呢?”

  刘长铭告诉记者,人的成长有一个瓶颈,我国孩子的瓶颈在高中毕业。以此倒推,这个瓶颈会严重影响一个青少年12至18岁的成长经历。“据我了解,现在奥数开始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也分起快慢班,这个瓶颈大有下移的趋势。”

  刘长铭表示,如果以是否毕业、而不是上不上大学人才选拔的标准,不仅客观上能让更多青年人进入大学,而且将对大学阶段的学术风气产生革命性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专业创新动力更多表现在接受完大学教育之后,这无疑对大学教育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未来的创新人才大学所给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终身发展的动力。

  刘长铭说,“如果孩子在12至18岁能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如果大学能对人进行更好的塑造,并传递给学生一种真正的创新动力,那拔尖人才才有破土而出的希望。”

 相关链接
·江苏未来5年将选1万名大学生赴农村任教
·“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出现意外伤害怎么办
·虎妈育儿遭非议 中国教育未来还需“中西合璧”
·裸辞已成职场趋势 月薪六千难招技术中层
·13岁女孩为救落水8岁童献身生前辗转3个家庭
·沪开设老年学历教育 首批设钢琴等4专业
·家庭教育再受热捧 千家长报名瑞思教育讲座
·广东推广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免费读公校
·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
·成都抽测三好学生体质 身体不过关取消资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