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教育培训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高考马拉松第十三场:谈高考人才选拔
2011-05-29
高考马拉松第十三场:谈高考人才选拔
 

  >>>查看更多访谈内容 >>>搜狐教育微博直播 >>>搜狐社区现场直播

高考马拉松第十三场:谈高考人才选拔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


高考马拉松第十三场:谈高考人才选拔
贺春兰(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 主编)


  时间:2011年5月26日16:00——16:30

  地点:搜狐网络大厦·大演播室

  嘉宾: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


       贺春兰(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 主编)

  搜狐教育主持人:欢迎两位作客高考马拉松的现场,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劳凯声和《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主编贺春兰。我们本场主题是高考人才选拔。首先请二位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模式对现有的高考一个补充还是一个冲击?有没有可能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完全替代高考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已经延续了十几年时间。现在我们看到的自主招生,看到的学校间的联盟,也是高考总体改革的一种表现。中国从三十年前开始恢复高考,我就是1977年考大学。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时间。中国高考制度引起的争议在全国始终很大。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如何更公正、有效的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送到优秀大学深造。把原来中央由教育部统一实施的高等学校的考试和录取制逐步通过放权让高等学校逐步获得选拔的权利,这是一个取向。这个取向从目前来看比较明显,从中国的高考制度来看,还有另外一个改革。我们大家都在批评一考定终身,一次考生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命运,让这个高考变得非常的残酷、非常不人道。如何改革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就是考试和录取分开,这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但是从研究、从大家呼吁的角度已经开始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的考生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做的。

  目前的高等学校我们看到的这样一种联盟,实际上是一种很表面的概括。因为实际上无论是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尽管他是拿到了一点点非常可怜的自主招生权,但是这样一种自主招生还是依附在国家的统一高考的制度上的。无论哪所学校,我们自己面试、自己考试,看到了好学生还要参加统一高考。自己面试的是统一高考的加分。所以我认为自主招生不可能改变中国高考现实的情况。研究教育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看到目前选拔对教育领域存在哪些弊端和现象值得大家注意?

  贺春兰(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 主编):结合我自己用人、结合我自己作为母亲的体验来看,你们提了一个问题,32年的高考未出顶尖状元。我们也是高考的路径出来的,我们不能否定高考制度本身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我们给他们很有限的自主权,他们在很有限的自主权之内表达他们自己对人的意识,我们国家供求是失衡的,参考考分的情况又能够体现自己的意志。我自己也差不多是高考状元的类型,我自己在一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中,新生能拿高分的一定是极端管理、目标管理都非常好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这种选拔是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看到的都是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只是从知识层面的,能够培养出非常好的反思意识、自我评估、调整目标的意识,但是真正面向社会生活,我作为一个报人对人群多样化的理解、合作精神、宽容、包容这些东西在我们少年求学时代没有。如果那个时候我们仅仅以分数来论,一些孩子王的调皮捣蛋的他练习的是这种能力。我们全身心学习。在市场经济时代,你有任何优点都可以让你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存下去,你有任何缺点都可能制约你的事业发展。我们做报纸这十多年中就觉得人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他时候就是孩子王,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很强。我们原来的东西太单一了,一个尺子人。现在改革的方向就是让它更多元化、更多的次数来选择人。这既能带来冲击,也是一个补充,量很小,但是我们关注的是它的示范意义。

  搜狐教育主持人:现在有一种声音说要加强高中阶段甚至是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包括现在有相关的手册,高考说要逐步的参考综合素质测评最后的结果进行录取的依据。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在分数面前综合素质就是一个鸡肋。劳老师怎么看综合素质?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基本上我不太相信所谓的分数、测评。去年中国上海参加了OECD组织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比萨测试,他们搞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区别于应试教育和学校的课程是不挂钩的。他不是按照课程来测试的。设计了三大能力:科学能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这三大能力分别测试。这个测试的结果出乎中国大多数人的意料,中国获得第一。我不太相信中国现在很多人说的,我们要提高综合素质。人是不拘一格,你怎么可能用分数断定这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低呢?我自己多年做老师,多年接触各种各样的学生,我觉得分数高的、成绩好的学生是各方面的,他可能会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是并不等于各个方面很突出。相反,有一些分数相对不是太高的学生会在后期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是中国古人就发现的道理。所以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而不要用定量的、数量化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心目中理想的考录分离是什么样的模式?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考试是考录一体的,我想举美国为例来说明情况。美国高等学校入学也要考试,只是这种考试不是完全挂钩的。我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要申请大学,我必须要提供大学要求的几门考试的成绩。这个考试成绩在美国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机构,我到考试机构申请参加考试。这个考试在美国允许你考三次,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关系,考三次,三次中我拿最好的成绩交给学校,那两次成绩可以偷偷撕掉,这就代表我的实际水平。但是学校也不会仅仅看你拿来的成绩,这只是他的一个参考因素。还会通过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说他会要求你高中三年在学校的排名,要求班主任和校长的推荐,有的还会要求你所在社区社会名流的推荐。还会要求你有社会服务、社会组织的证明。我的一个学生在美国读初中、高中,高中的时候他去得比较晚,不像美国的孩子有一些基础,到高中她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别的条件都很好,但是缺少社会能力的证明,别人建议她,现在社区校长缺一个女生生部长,她去当了一年的生部长,社区给她开了一个证明,她就拿到了这个学校的通知书。他看到不同方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

  搜狐教育主持人:美国哥伦比亚这名学生的录取过程,不单是两所大学的任务,还有社区里面提供社会工作的机构的任务,这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对,而且一般美国的大学很早会向学生开放,他会办各种各样的班,向高中生推荐这个大学的专业。帮助高中生认识大学的专业,有助于他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上大学的过程有一种互动的性质,不是单方面的由学校挑选学生。学生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和认识这所大学。

  搜狐教育主持人:这几年港澳台的一些学校在内地招生,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带来的最大冲击,一个是面试,对学生的能力在面试中会有考察,这样的录取模式对内地高校有什么样的借鉴作用?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随着两岸三地交流越来越多,香港澳门在大陆招生,台湾也开始开放学生去台湾上学。这对中国的大学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他能够在中国招收的学生是很有限的。中国去年高考考生将近一千万,香港澳门只招很少一部分,但是他把尖掐走了,我认为分数最高的不一定是尖。还有一些人上了大学很快会冒尖,你不要光看到高考时候的这个尖。状元很痛苦,损失了他很多其他地方的发展。所以,实质性的冲击不会,有的只是观念上,很多大学会感觉到,状元连北大清华都不来,宁肯去香港理工大学,这也会对他们是一种很难过的槛。更重要的意义是给大陆的学校有一个推动,告诉你如何能够适应全球化的浪潮,把自己的大学更好的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我感觉中国的大学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知识性的教育,就是记忆、背诵。外国大学是比较先进的大学,更注重一个人的能力。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才都不可缺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今年高考之前有生源危机论,认为现在考生逐渐减少,大部分考生被分流到国外院校,这对国内的高校会不会冲击比较大?

  贺春兰(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 主编):最近我接待了台湾私立教育代表团,台湾出现了少子化的倾向,他们也要来国内招生。现在大陆的家长也在选择。国内教育的弊端,我现在是一个小学生的妈妈,我自己觉得学教育的坚守一些东西特别难。我那天去一个名校接受面试,我先生、我、我闺女三个人。给了他一个考题,这个孩子马上被打了一棒子。我说我要为我的孩子一生负责,不是为他这一个阶段负责。我对这个学校很失望,什么东西支撑着一个人今后有大的事业、大的作为?还是他的境界。包括袁隆平这种大的创新,他敢于挑战他的国计民生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弄得家长、学校都没有一个宁静的书桌、宁静的社会。我这个孩子好几年没有安排什么班,他的时间都是被你安排好,他是被动。他觉得我现在乖乖参加这个班、那个班,他主动探索精神就会受影响。新概念你也没有上,什么也没有上,那你学教育的你都干吗了?你表现不出来简单的成绩。

  台湾的教育工作者来我们幼儿园参观,他们问了一个问题,我到哪都会看到你们在展示技艺。他被滚滚的洪流裹挟着,他超越很难。我自己体验到这个过程,你劝说了家人,其他人也很难,这个孩子这个槛不过,下一步发展机会都没有。第三,在这样一个少子化的时代对国内大学教育应该有一个警醒,我们这个周刊一直观察民办教育我们送到世界前一百位大学的,有一个同学说一年的学费18万,但是门庭若市。他去选择,他去其他地方接受高等教育,伴随着我们的资金外流。当然这只是太小的一部分,刚才劳教授说特别小的比例,钱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们无形中的创造力,以后长期的幸福感真的被扼杀了。我作为学校的母亲,报道教育的,我真的挺无奈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老师。

 相关链接
·英贵族学校香港首建分校 13年学费560万
·北京高考忘带准考证考生可验证照片后先考试
·西安5位教授联名呼吁免除药家鑫死刑
·高考马拉松第十四场:选大学选专业,如何抉择?
·北师大心理系遭“踢馆” 口罩男生下书挑战
·北上广白领自嘲“悲催族” 怀揣梦想不悲观(图)
·关于支持大学生实习的倡议书
·清华大学称正调查何人摘掉真维斯楼铭牌
·高考马拉松第十三场:谈高考人才选拔
·因影响儿子备战高考 重症母亲瞒病拒绝手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