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如果不是在期刊数据库中多看那几眼,潘晓春或许并没有机会发现那篇跟自己的主要思想、核心公式甚至个性化用语都高度近似的论文。 “我既气愤又惊诧。”潘晓春说。尤其是涉嫌抄袭者竟然出自清华大学。 [搜狐教育微博]
潘晓春勾画出的论文核心公式被抄袭的地方 实习生 朱云辰 摄
41岁的潘晓春是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所指控的抄袭者是清华大学的硕士孟昌波及其导师马吉明教授。今年初,潘晓春开始走上曲折的维权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几经交涉无果,潘晓春实名举报到清华大学,在被校方踢了几次皮球后,潘晓春无奈将此事发到网络上,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今年5月,潘晓春终于得到校方回复,表示将会做出处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日前,快报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清华校方也向本报答复:初步构成学术不端,6月底将会作出最终的调查和处理结果。 本文来自织梦
>>>相关新闻 论文反抄袭催生反反抄袭产业 卖家月赚百万 内容来自dedecms
江苏南通55名教师论文抄袭"露馅" 织梦好,好织梦
无意中发现 论文被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最近这几年,潘晓春每年都有一篇学术论文发表,而这完全是兴趣使然。 copyright dedecms
“可能像我们这样工作多年的人,发表论文也就是评职称的需要,我当初也不排除这种想法,但后来发论文则与别人不同了,我确实很有兴趣研究些自己领域内的学术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潘晓春是江苏泰州人,199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后进入东南大学(微博)攻读硕士,此后进入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做工程师,从事电力工程与水文气象勘测工作。凭着多年的钻研,他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在多份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dedecms.com
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一直关注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潘晓春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浏览论文,发现了一篇名为《风资源评估改进方法的研究》(以下简称“孟文”)的论文,发表在2010年12月出版的《水力发电学报》上。”潘晓春此前也做过相关研究,就想下载下来留作资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论文的摘要与我200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很相似,等仔细阅读全文后,我惊诧地发现,论文的整体思想、核心公式、甚至个性化语言都跟我相似,这也太巧合了吧?”潘晓春曾在2007年10月的《现代电力》上发表过《基于矩函数的风速概率分布参数估计方法》一文(以下简称“潘文”),通读全文后,他确认是抄袭。 本文来自织梦
论文的署名有三人,分别是孟昌波、马吉明、杨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孟昌波是清华大学2008届硕士生,马吉明则是他的导师,而第三作者杨建设则可能是与他们相熟的人。”潘晓春说,从署名情况看,主要涉嫌侵权的责任人应该是孟昌波和马吉明。 织梦好,好织梦
随即,潘晓春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孟昌波的同名学位论文,完成时间显示为“2008年6月”,而其论文指导老师即马吉明教授。潘晓春表示,孟文宣称的“新方法”与他于2007年发表论文的3阶原点矩公式的形式和经验系数完全相同,这涉嫌抄袭了他的独创性研究成果,根本不能称之为“新方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决定给涉嫌抄袭的人写邮件,就想看看他们怎么回应这件事。”潘晓春记得很清楚,写信那天是2月14日情人节。他给孟、马二人发了邮件,并抄送论文发表刊物《水力发电学报》和他原论文所刊发的《现代电力》编辑部,并申明自己的态度:说明事实真相,消除不利影响负责等等。 织梦好,好织梦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