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经济刺激大潮意犹未尽
2009-07-28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决策者们很快就需要考虑如何遏制他们规模宏大的经济刺激举措了,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全球衰退之际,刺激计划成功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世界各国政府都都一直在向本国经济注入资金,中国也不例外。最近几周,全球资金洪流已经开始令投资者担心起未来的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迫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出面解释他们将如何化解注入经济的巨额流动性。

但中国官员很少提到他们将如何给这种宽松的资金环境划上句号,即便中国是经济增长情况最好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世界银行(World Bank)周四将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预测值从6.5%上调至7.2%,称中国经济刺激的成效好于预期。从一些指标来看,中国的信贷甚至比美国还要宽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向私人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今年5月份,美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大约9%,而中国这一指标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以上。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我们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甚至比美国还要具扩张性。但哈继铭指出,美国已经开始讨论相应的退出策略了,而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在听到过中国的此类讨论。

中国向经济注资的手段明显不同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基本上是政府持有的中国银行业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增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了两倍以上。而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中央银行缺乏这种对放贷的控制,它们通过极低的利率和直接购买证券来支撑信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理论上,中国只要再次实施此前曾对银行业采取过的严格贷款限制就可以为眼下的大举注资踩下刹车。但没有迹象显示中国官员打算这么做。

北京经济研究公司龙州经讯(Dragonomics)估计,凭借政府批准的银行放贷和公司债发售以及政府的赤字开支,中国有关部门今年有望再向经济注入人民币5万亿-6万亿元(7,320亿-8,78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年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18%左右。

中国与美国的另一个差异在于,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规模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封闭状态,没能形成对政府的制约。虽然最近几周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中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却没什么变化,因此借贷成本仍然很低。

中国消费价格水平仍低于上年同期。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今年呈涨势。据民间经济学家估计,3月份以来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季节因素调整后出现上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风险在于,如果中国率先从全球危机中复苏,也就有可能首先面对通胀抬头的情况。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博文(Glenn Maguire)说,中国可能面临经济刺激政策过头的风险。他强调,日本已经就何时停止过度宽松政策设立了时限,虽然日本的经济状况比中国糟糕得多。他说,在中国类似的辩论我们所知不多然而越来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6.1%,仍未达到8%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关当局似乎急切地想继续推动经济刺激措施。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周的讲话暗示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会发生转变。据官方媒体报导,温家宝说,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关键在于毫不动摇地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

有迹象表明政府很清楚需要注意转折点。政府智库国家信息中心上周发布报告,认为如果通胀达到3%,当局就应该改变信贷宽松政策。报告称,当前的流动性激增可能在未来9到18个月内激化更高的通胀。

报告称,大量货币投放并不会马上造成通胀,而是有一个滞后期,等经济回稳,货币乘数效应会很快显现。
     相关链接
    ·国内动态
    ·住户私改地热加装循环泵造成室温大不同
    ·铁矿石价格涨声再起国内钢铁企业或接受5%涨
    ·温家宝强调:要充分发挥财政调节作用
    ·“东莞制造”驰名中外
    ·内陆首座核电站年底浮出水面
    ·聚焦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
    ·差别电价执行情况督察启动
    ·广东GDP能耗全国最低能源降耗仍有空间
    ·13mm刀片LG巧克力滑盖手机续作亮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