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苏丹达尔富尔:好的石油储藏地都被西方占了
2009-05-20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警告,到2025年,全球近2/3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而这可能会导致冲突。没有人怀疑这一推断,至少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那已经是血腥的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半个世纪以来,曾是撒哈拉沙漠东部富庶绿洲的达尔富尔,荒漠化日益严重。阿拉伯牧民惯于逐水草而居,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屡有冲突,黑人部落相继组成“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对付阿拉伯游击队和苏丹政府军。2003年,双方爆发大规模战斗,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更多的人流离失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包括潘基文在内,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达尔富尔是因水而起的冲突,悲剧的根源是贫困、落后、欠发展。但西方一些组织认为,这一危机是“种族清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2月26日,中国特使刘贵今访问南达尔富尔期间,与五个已加入过渡政府的抵抗运动领导人短暂座谈。记者旁观了这次会谈,发现五人中只有两人肤色较黑,三人则肤色较浅。不仅人种上很难区分,从宗教信仰上看,达尔富尔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黑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讲的也是阿拉伯语,因此将地区冲突归结为种族问题或是宗教问题,颇为牵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管因何引发战争,达尔富尔危机无疑是苦难苏丹的又一道伤口。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自1956年独立起,就没有真正享受过和平。50多年的历史,有近40年是旷日持久的内战,即苏丹的“南北战争”。两次内战、数次军事政变以及和周边邻国的不睦,致使苏丹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南北冲突 更复杂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达尔富尔只是苏丹所面临问题的一个方面。在达尔富尔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南北冲突的复杂背景。而相对于达尔富尔的利益之争,苏丹的“南北战争”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和宗教冲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丹的北部以阿拉伯人为主,信奉伊斯兰教,占苏丹总面积大约1/4的南方则是以黑人和土著为主,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崇拜。因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差异,南北苏丹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两次内战。 tujian.org

2005年1月9日,冲突双方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达成了分权分财的协议,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不过,这一协议并未涉及相关联的达尔富尔冲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两年多来,南北和平仍显脆弱。在富含石油的阿卜耶伊控制权上尚存争议、南北部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变数,都有可能影响和平进程的继续。最大的变数还在于,“全面和平协议”规定了6年的南北和平过渡期,2011年过渡期满的时候,南部将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是统一还是独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分析人士说,如果南部苏丹最终选择独立,将意味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版图会变化,伊斯兰的版图发生变化,地缘政治上将带来深远影响——南部苏丹如何处理与北部苏丹的关系?如何处理好邻国的关系?作为内陆国如何发展经济?这一系列的问题,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远高于达尔富尔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军队正全力抗灾:探访解放军救灾指挥中心
    ·足协四掌门雷人语录 "阎王"杀无
    ·老婆不点头卡卡哪能走? 米兰核心自解留下
    ·日台证实日本F-4战机9月曾与解放军轰-6对峙
    ·“德凯特”号驱逐舰(DDG-73)
    ·中国专家:我导弹可打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
    ·美国发布航行飞行警告 或于21日“导弹打卫
    ·印度陆军接收首批AERV国产装甲工程侦察车(
    ·美人权纪录:美发动伊拉克战争已造成66万人
    ·台推出军民结合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