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灾,刻不容缓。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创造了多项灾难救援方面的纪录。这次救灾,在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的运送、恢复通讯的手段、搜救方法的升级、医疗设施的配备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令世界刮目相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地震救灾中的特殊角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大飞机、直升机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凸显。国家战略产业的独特地位,在重大的突发事件中体现无疑。如果没有这三个关键的角色,救灾的难度可能要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救援平台——大飞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飞机”在中国通常是指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运输机。大飞机意味着国家的战略投送能力。战略投送能力的高低,在战时意味着向战区运送能力的大小,在灾后就意味着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人员和物资,运到离受灾地最近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此次震后的救灾活动中,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大飞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备平台。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能够一次运送40余吨物资,或数百名人员,或数辆大型工程车辆,甚至可以运载折叠旋翼后的直升机,巡航速度(飞机平时飞行的速度)约为每小时750~800公里。而一架运8型中型运输机,载重能力约为20吨,货舱面积相对短小(这意味着难以容纳某些大型车辆),巡航速度约为每小时550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数字计算即可知,同样是1架飞机,伊尔76可以更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可以一次运载几乎多一倍物资,甚至可以在1天内来往两地飞行更多的架次。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救灾行动中,这种性能优势的意义不言而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5月12日,两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于22时将中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的300余人送抵成都。同时运输的还包括1辆救灾指挥车、2台大型搜救车、12只搜救犬和7吨专用救灾器材。15日凌晨,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直飞四川震中4200米上空,空投了5吨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中国拥有的类似伊尔76这样的大型运输机的数量仍显不足。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大飞机基本上只能进口。一方面,军用飞机进口的敏感性和制造周期等因素使我们难以装备足够数量的大飞机,这限制了投送能力;另一方面,民用航空公司虽然装备有较多的民用客机,但还要同时兼顾日常民用航线需求,不可能抽调过多力量专用于救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大批伊尔76级别的大型运输机,很多耗费数十小时摩托化行军开进灾区的部队,就可以尽早抵达成都或者绵阳机场进而投入战斗。这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节省了部队的体力。此外,其他省份的大型工程机械,也可以更加迅速地调往四川,而不必再经过长途陆路跋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