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人和印象中的不同,印象里他们很刻板,但实际上不是,也挺活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体铁灰色的“涟”号与银灰色的“深圳”号一前一后停靠在广东湛江军港码头。从“涟”号的甲板上看过去,船头悬挂的白底红日旗后不远处,就是“深圳”号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自二战结束60多年来,在中国的军港,这样的景象第一次出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25日上午,冒着小雨,100名中国海军官兵分两组登上“涟”号驱逐舰参观;另一头,相同数量的日本海军官兵也正列队参观“深圳”号导弹驱逐舰。两艘军舰上的士兵们,都穿着全身雪白的海军军服,都有着东亚人的面孔和轮廓,除了帽徽、肩章和袖章的差别,普通人很难一眼认出来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观之前,换上深蓝色工作服的日本水手首先从“涟”号上卸下了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的物资,其中包括毛毯、食品和口罩,装上中方的东风大卡车,随后将经由铁路运往四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前一天举行的抵达欢迎仪式上,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苏士亮就此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说:“地震发生以来,日本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此次‘涟’号驱逐舰又带来了防卫省和自卫队的救援物资,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具体体现。” tujian.org
“日本军舰的管理很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涟”号此次访问是对2007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深圳”号访日的回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此次来访的日程上看,参观军舰、体育比赛、交流救灾经验、军乐队表演和向民众开放等等,都是很正常的安排。不过,本次的访问中,双方仍有很多“第一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涟”号的吉祥物是个穿着红肚兜的小男孩,据说取自日本古代传说。日本人在甲板上立了小男孩的纸板画像,大约一人高,脸的部分挖了空洞,以方便人们站到“他”背后露出脸来留影。这个和军队完全不搭界的形象留在了很多参观者的相机里。 tujian.org
站岗的水手很严肃,不过一起聊天后都会露出友善的表情,雨天甲板湿滑,领队的军官会提醒参观者走中间的防滑通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甲板上的重要武器旁都挂上了中文、日文和英文的介绍,来参观的中国士兵不时在这些装备前停下来讨论一番。在驾驶室里,他们询问感兴趣的设备,了解日方的工作方式。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深圳”号上——初次见面,双方都显陌生,但是交换着好奇的眼神。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号副舰长张升平觉得,这样的参观能够让士兵们对其他国家的军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很有必要。“从细节上看,日本军舰的管理很到位,比较细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外行眼里,看到的是日本军舰很整洁,甲板上很干净,暴露在露天的设备没有生锈的痕迹,打扫用的拖把和扫把专门挂在一个地方用帆布盖起来,驾驶室的墙上贴着做人工呼吸的急救指导图片,挂着专门插铅笔的布袋,甲板上挂的每个工具旁边都标明使用者的姓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上海来的金惠欣是第一次看到日本军舰,在高中教书的他是个舰船发烧友,曾经参观了15个国家的23艘军舰。 “上海是个开放的港口,有不少外国军舰来访问,但是还没有日本军舰去过。”因此他这次专门请假到湛江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说,现在中日两国是和平平等的,交流能够帮助双方互相了解,中国可以学习对方的长处,发展自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