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9月3日电 题:一位从志愿者到特聘专家的少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陈廷军少将就憧憬着能为北京奥运做点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机会终于在2005年来临了。这年,陈廷军从第二炮兵某基地政治部主任任上光荣退休。当年7月份,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启动仪式的消息,立即被深深吸引住了。当发现奥运会志愿者的年龄条件没有上限时,当天晚上他就给北京奥组委写了一份申请。经过面试培训后,陈廷军在7月27日正式以志愿者的身份上岗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和3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分管3部向国内外公众开放的咨询电话,解答一些关于奥运会志愿者的问题,回复国内外公众的电子邮件和信件,并兼顾前期志愿者的信息资料收集和证件、餐票管理工作。 tujian.org
工作之初,尽管陈廷军对当志愿者的心理准备比较充足,但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例如电脑打字不熟练,电子邮件不会发,用英语交流一句也不会,对集中办公的环境不习惯等。于是,他就从当小学生开始,虚心向年轻人请教,很快就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电脑了。为了突破英语关,他利用晚上时间参加奥组委举办的英语培训班,虽然记性不太好,但还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一旦接到外国人的电话,他也可以打个招呼后再交给大学生志愿者代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1月,奥组委搬入奥运大厦,陈廷军的身份也由志愿者变为志愿者管理者,被委任为特聘专家,主抓前期志愿者项目、军队和武警支援奥运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等。从那时起,他和同事们一起,共分10期招募了1580名奥运前期志愿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把一批批志愿者迎接到奥组委,又把一批批志愿者送回学校和社会。由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奥组委优秀工作人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廷军退休以后到奥组委工作,除了想为奥运出点力外和充实生活外,对名利早已无任何奢求。可是在今年春节前的一天,志愿者部领导要他填一份奥运火炬手推荐表时,还是让他激动了很久。奥组委有5000多名工作人员,只有200多个火炬手名额,这一神圣的荣誉,陈廷军没能推辞掉。后来经过一系列相关程序,他被批准成为奥运火炬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8月6日,圣火在北京开始传递,陈廷军是第412棒火炬手,被安排在前门大街到珠市口地段。下午16点15分左右,他从第411棒火炬手中接过了圣火,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军礼后,他挥舞着左臂,高呼着“为奥运加油”的口号,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廷军和他的团队进行的前期志愿者项目成绩斐然,招募的10万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都是精兵强将,40万城市志愿者在北京500多个场所进行着微笑服务,100多万社会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志愿者遗产转化项目也正在展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