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国内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城市之一,它的大街小巷也因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东方出版中心最新推出的《永不拓宽的道路》一书中,作家陈丹燕以独特的视角,精选了上海著名街道中的18条,着力描写发生在这些街道上的具有标志性的人和事。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通过一个有关外滩公园的故事,记述了一个多世纪前,中国地方官员为维护领土主权所做的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两面受气”的上海道台 tujian.org
他是清朝的四品官,官服胸前的补子上绣的是云雁,外袍上绣的是四爪六蟒,顶戴上的珠子是用青金石做的;在那个等级社会里,人们一眼就能认出他的身份。他的肩膀在官服里拧着,后背犟着,四肢在宽大的袖笼和裤腿里想努力撑起样子来,但也不得不顺着衣服对身体的控制,摆成稻草人摊手摊脚的样子。他僵板,他迂腐,还有一种行将就木的脆弱,这就是上海道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上海成为条约口岸,那身穿天青色官服的身影中,一成不变的稳重和权威便一去不复返,他得学着与外国强人打交道,学着在条约制度下工作。通商以后,道台必须自己决定怎么对付那些外国人,怎么保护自己的人民,怎么保全自己的尊严。加上朝廷喜怒无常,所以,在条约口岸当道台实在很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62年,英国领事馆对面的江滩上出现了一块涨滩(泥沙淤积而成的滩地)。工部局的外国董事们这时才发现,按照《土地章程》的规定,外滩的土地是租界,但河岸外的涨滩仍旧是中国领土。他们显然不希望这片土地落到中国人手里。正如英国商人金能亨说过的那样:“英租界的外滩是上海的眼睛和心脏……倘使中国政府掌握这块滩地,则任何令人厌恶的事物均可能产生……只有依靠外侨社会的良知才能挽救它。” tujian.org
上海道台在英国人那里是令人厌恶的小人,他既代表了中国人的狡诈、脏乱和不怀好意,又代表了期期艾艾但不肯袖手旁观的中国政府,英国人恨不得将他像一团污渍般抹去。在上海生活的100年里,他们始终不相信,道台这种小人也配与他们争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遭遇却很少能让中国人同情。小刀会起义,不光杀洋人,更要杀道台。上海出了什么岔子,举国愤怒,道台就是朝廷现成的替罪羊和出气筒。上海道台是全体中国人眼中责无旁贷的“狗官”,20年里面就换了17任,没有一个能做得长久。 tujian.org
彼此对立的英国人和中国人,却在道台身上找到了共同的感情基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