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以色列通常认为的那样,以黎冲突的导火索是两个以色列士兵的绑架。以色列对真主党的袭击做出的迅速反应远远超过了真主党的预计。最后的利益冲突是第四代战争的典型代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以往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同,整个冲突没有决定性战斗,没有明显的赢家,没有军事上明显征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述的这些特点就是第四代战争的典型特点,因此第四代战争可以被定义为,战争中的主要参与者是非政府行为体(真主党),可能在一个国际上认可的国家(黎巴嫩)对付技术先进的国家(以色列)。 tujian.org
第四代战争和是一个新的事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而最的人却被西方的职业军人所忽视。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说明以黎冲突为我们的职业军人提供了研究21世纪战争形态演变的例子。此外,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展望可以为我们的军队提供参考,有助于它更好地在执行条令、招募人员、作战准备方面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作战环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如威廉.林德(第四代战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在其开创性著作中定义的那样,第四代战争包括如下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意识形态上高度统一的非政府基地;使用了目前的高科技;分散的后勤支援;直接攻击敌人的文化;综合使用心理战手段,尤其是通过媒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如其他作者描述的那样,其他几代战争都是从技术进步以及战术发生的角度进行划分的。第一代战争以线式纵队式作战队形和无线膛步枪的发展为标志。而第二代战争的明显特点是基于间瞄射击的线性作战。第三代战争的特点是以迂回和摧毁敌人的战斗部队以及纵深防御为主要行动的机动战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第四代战争可能与第二代战争、第三代战争并存,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重要的是,第四代战争中很难区分战争与政治、战斗员与非战斗员,和平与冲突,前线和后方。第四代战争不能与恐怖主义战争和非对称战争混淆,虽然恐怖主义可以用作战术手段(例如,哈马斯在约旦河西岸的自杀性袭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两个因素。首先,这些非政府的、意识形态激励的军事组织在一个主权国家中存在。其次,这些组织利用软弱的国家政府来建立用来支援、招募和作战的基地。第二个相关的因素是外交、信息和经济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实力在过去的战争中没有发挥作用,但是,在第四代战争中这些不同的手段日趋融合同化。这对于占胜技术先进、军事上强大的对手非常有效。现代军队的主要威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存在于一个国家的由意识形态驱动的跨国家的组织,二是综合使用外交、信息、军事、经济手段。这些要点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林德关于第四代战争的理论对于研究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通过几个显著的类比可以推断出以黎冲突就是未来战争的典型例子。第四代战争的主要特点是由意识形态驱动,由非政府行为体参与。在黎巴嫩真主党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真主党的意识形态主要根植于《古兰经》和什叶教的伊斯兰教教规。该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于从真主党的角度看,其主要追随者不光是黎巴嫩人,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什叶派穆斯林和圣战主义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真主党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组织。其行动在黎巴嫩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其政党在议会中的2000个席位上占有9个成员席位和3个非成员席位。通过伊朗的资助和支持,真主党获得南部黎巴嫩逊尼派穆斯林、基督教的支持。黎巴嫩的人口大约300万,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它由约18个不同宗派组成。此外,其软弱的政府和军队为培植真主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温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