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08°,北纬21°,中越边境北仑河入海处,万顷碧波摇曳出醉人的涟漪。迎着朝阳,一艘高悬五星红旗的崭新巡逻艇破浪疾驶,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兵新船,广西军区某边防团一连“红旗驾驶员”周军精神抖擞地驾驶着巡逻艇,开始了他的第118次巡逻。3年前,记者也曾随他巡逻,可眼前却是人依旧、物已非:宽敞的艇舱里,电子雷达、卫星导航等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电子屏幕上,一条闪烁的红线清晰地标示出巡逻航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巡逻,我们划的是租用的舢板,撑的是自制的竹筏。如今,巡逻工具已是鸟枪换炮!”谈起心爱的“坐骑”,周军满脸自豪。记者了解到,周军所驾的新型巡逻艇,不仅舒适美观、耐腐蚀、机动性能好、抗风浪能力强,而且信息化含量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我们驶过的航迹是一条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钢铁防线,巡逻艇就是北仑河上移动的‘哨位’。”大学生哨长王敏对此深有感触。王敏指挥士官盛明威把航程中的海域情况,通过艇上微波无线传输系统,全程实时传回连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行不久,巡逻艇进入北仑河最为狭窄的一段水道。满脸从容的周军指着屏幕上跳跃的红线自豪地说:“以前巡逻经过这一段水道,总是特别小心,生怕越界。现在有了卫星导航,往日靠经验判断航道的历史一去不返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竹筏到巡逻艇,从凭经验到靠卫星,一连巡逻工具的变化只是西南5000多公里边防线上信息化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新型巡逻车、巡逻终端、卫星导航等科技含量很高的装备,纷纷落户一线边防连队,边防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位于东兴口岸的中越友谊大桥是本次巡逻的终点。边境线上,一座崭新的大理石界碑傲然矗立。界碑下,过去荒芜的沙湾苇滩如今已成为我国大西南通往东南亚的水上黄金通道。而驻守在这里的一代代官兵,也始终伴随着“一号界碑”成长。他们共同见证着边疆的巨变,憧憬着祖国明天的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