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乍暖还寒的戈壁滩,沙尘遮眼。
天刚蒙蒙亮,参与靶试任务的官兵早已奔赴试验场。托导弹、卡销子、上保险……一阵忙碌后,导弹稳妥可靠地安在了机翼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分钟准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翱翔在碧空的战鹰机翼下吐出一团火花,在天空划出一道白线。顷刻间,托着长长白烟的导弹准确命中远方目标。 tujian.org
紧张繁忙的试验结束了,科技人员的工作远没有结束。为了给导弹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们开始下载参数、整理参数、分析参数,撰写试验结果报告,帮助研制该型导弹的厂家寻找问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某型导弹的试验过程中,导弹虚警和不截获的问题屡次出现,如果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会使这一型号导弹定不了型,装备不了部队,而且还会阻碍我国航空武器的发展。难题摆在了靶场科技干部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试验大纲编写组的成员在既无经验可借鉴,又无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通过艰苦的计算分析试验取得的大量数据,在成千上万的数字海洋中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使得问题最终成功解决。他们编写的《某型导弹故障分析报告》,为该型号导弹的发展扫清了路障。当研制厂方拿到凝结靶场科技人员心血的分析报告时,感慨万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靶场是为空空导弹签发"准生证"的地方。作为检测武器性能的科技工作者,立足未来战争的需求,敢于挑战权威。他们根据现行标准难以适应新型空空导弹试验的需求,大胆探索导弹试验与鉴定方法的研究,从导弹的飞行可靠度、制导精度和杀伤效果等三个方面对导弹试验进行分别考核和综合鉴定,探索出了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导弹靶场试验进行综合评定。这一新的导弹鉴定方法,在后来的两种型号导弹试验中得到了较好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某型导弹在试验定型的关键阶段,科技骨干朱立峰组织技术骨干走访调研、寻求协助、克难攻关,自主研发了某型导弹试验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在抬高导弹考核"门槛"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该型导弹研制阶段带飞、合练、靶试时耗费人力、物力和浪费时间等问题。这一成果,不仅令研制厂家为之折服,也拓展了该型导弹的作战性能。(空政宣传部供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