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胡亚西昌报道 12月23日08时54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于7天左右定点于东经123.5°赤道上空静止卫星轨道。2004年10月19日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已在轨运行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期,E星将接替C星,确保风云二号“双星观测、互为备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迎接E星的发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扩充和改进,使其具备了“双星运行、三星管理”的业务能力,我国静止气象卫星业务运行水平可望再上新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风云二号E星是风云二号C、D星的后续星,与C、D星同属于风云二号02批,因此总体技术状态与C、D星一致,卫星设计寿命3年。”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系统发展室主任张志清告诉记者,“因此地面应用系统总体上与于C、D星地面应用系统一致。尽管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探测性能,减少杂散光的干扰,提高卫星可靠性,提高产品的精度,E星地面应用系统在原有的C、D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扩建、改造和软件升级,以达到适应E星技术状态、对卫星进行业务测控和管理、具有对第三颗星管理能力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志清介绍说,E星地面应用系统由指令数据接收站、系统运行控制中心、资料处理中心、应用服务中心、计算机网络和存档系统、用户利用站等六大技术系统组成。此次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发射卫星指令和数据接收站、对运行控制软件进行改造升级,根据E星的参数对资料处理中心预处理软件和产品软件进行参试调整,扩充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能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努力,目前E星地面应用系统已具备了支持‘双星运行、三星管理’的业务能力。”张志清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风云二号E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于2007年9月启动,“建设期间,正值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时期,同时还要兼顾风云二号C、D双星为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等重大气象服务提供加密观测资料。在这种时间紧、周期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时高质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张志清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相信在在轨测试和在轨运行、管理方面,E星地面应用系统将与C、D星的地面应用系统一样出色。”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