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派舰队反海盗是甩掉“中国威胁论”良机
2009-05-21

中国国防部23日上午在北京就海军编队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再次重申了此次护航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不少国外媒体却大肆炒作所谓护航背后的意义,渲染此次行动是继15世纪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以来,中国军舰首赴非洲执行任务,并视其为东方巨龙向海外“扩张”的起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海军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华盛顿、东京和台北的担忧;而一向对中国不太客气的日本《产经新闻》转引美国国会的报告称,“为了得到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中国军方正在寻求适当的途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黄雪平大校表示,中国决定派舰护航对于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和平与安全将发挥积极作用。军方称,护航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诚意,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军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雪平在介绍相关背景时说,今年以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公害,仅2008年,涉及我国船只和人员的劫持和袭击事件就有7起,严重危及我过往船只和人员安全。

tujian.org

显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利益也在不断扩大。今天,一味韬光养晦已经行不通了,越来越庞大的海外利益,迫使中国不得不在许多问题上需要取得足够的发言权和博弈能力,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用尽一切办法,迫使中国在更多问题上表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它们的核心利益。比起单纯的韬光养晦,在具备相当实力的情况下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它,是摆在当下中国面前的一道复杂问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肖新年少将介绍,中国军舰执行护航任务时将大致采取三种方式:中方发现海上可疑舰船会派出舰载直升机先行侦察,然后再派舰艇接近;海盗正在实施抢劫行动,而且我们也有条件、有能力进行阻止时,中方将根据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遭到海盗主动袭击,中方会坚决自卫,保障自身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军方依然在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海军护航不是为了剿匪,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反恐名义,而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派遣军队。因为前提很明确,只有当侵害到中国国家利益的事件发生,解放军不得已才会出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代中国的核心利益就是顺利地实现百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现代化,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当然,今日之现代化,已不只是改革开放之初单纯的“经济发展”那么简单。服务于这一核心利益的国际政策其实是相当简单的,那就是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如黄雪平所说的,“今后,中国军队将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海军的护航行动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也是一个甩掉“中国威胁论”的极佳契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军报透露:歼-10所配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00公
    ·《集结号》在台湾大受欢迎:国共内战解放军
    ·美军在巴格达地区逮捕4名什叶派武装组织成
    ·中国驻西沙部队有望告别蔬菜靠大陆补给的历
    ·欧盟舰队下周起将在索马里附近海域打海盗
    ·驻伊美军F-16战斗机起飞时着火 飞行员逃离
    ·印度新型战斗机采办项目进展顺利 进入最后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籍老战士访华团
    ·韩媒称朝鲜警告韩国停止侵犯领海 放弃侵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