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家外交机密:苏联帮中国造1951年水平的原子弹
2009-05-21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正式宣布:1961年到1965年的档案,经解密后正式向国内外开放。本次开放档案共41097件,内容丰富珍贵,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指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召回类的外交文件。这是2004年以来外交部公开解密的第三批档案。那些有关战争与和平、发展,世界与民族、国家的较量,都已不再是“国家机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功爆炸“两弹”,毛泽东:“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外交部刚刚解密的档案,“中苏关系”是解密的“重头戏”,譬如,档案中一份原本属于“绝密级”的《中苏两党会谈记录》(1963年7月),就有整整60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毛泽东“铁了心”想要自己的核武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率庞大的苏联代表团,参加了中国国庆五周年庆典。10月3日,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会谈。会谈中,毛泽东第一次正式向苏共领导人提出:希望苏联人帮助中国搞核武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赫鲁晓夫婉言拒绝,他说: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有我们的核保护伞就行了。搞这个东西浪费钱,中国同志就不必搞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毛泽东仍然是“铁了心”想要获得核武器。在中方的恳请下,1957年,赫鲁晓夫决定:“要慎重地将苏联的核武器技术秘密传给中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7年12月28日,中苏两国签署了互派专家的书面协定。中国方面为了欢迎包括核技术专家在内的所有苏联专家,做到了仁至义尽。外交部解密档案显示,依据上述《协定》,聘请了苏联专家的中方单位,应按专家不同级别,向苏联派出专家的相关单位,支付每人每月900-2400卢布薪金(指旧卢布,不直接交付给专家本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联专家抵达中国后,中方还免费提供带有家具、取暖和照明设备的单独住宅,给予医药援助,在必要时给予译员和办公用的交通工具(轿车)。当苏联专家患病时,在不超过两个月的期限内,中方不得停止支付工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联帮中国研制“1951年水平的原子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依据俄档案披露,苏联核专家被派往中国后,主要负责“指导中国开发原子弹”,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经由苏共中央委员会批准的”。也就是说,赫鲁晓夫是点了头的。苏联专家的“传授”,也是全面的,“是按照时间表一步一步展开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密的苏联文档还显示:苏联除了在原子弹的研制技术上对中国进行指导外,还在核工业的基础设施方面向中国提供了物质援助。甚至明确表示:要帮助中国制造出苏联1951年水平的原子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的高级助理欧罗比耶夫,从1957年到1959年一直在中国。他的回忆文章说:“苏联最高领导人决定向中国传授原子弹技术后,北京很快建立起一个原子弹研发中心,相当多的苏联专家都到过那个中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军报透露:歼-10所配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00公
    ·《集结号》在台湾大受欢迎:国共内战解放军
    ·美军在巴格达地区逮捕4名什叶派武装组织成
    ·中国驻西沙部队有望告别蔬菜靠大陆补给的历
    ·欧盟舰队下周起将在索马里附近海域打海盗
    ·驻伊美军F-16战斗机起飞时着火 飞行员逃离
    ·印度新型战斗机采办项目进展顺利 进入最后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籍老战士访华团
    ·韩媒称朝鲜警告韩国停止侵犯领海 放弃侵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