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昨天,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在三亚军港举行了庄严的出征仪式。郑和之后的中国,就进入了长久的闭关锁国状态,逐渐积贫积弱,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重新打开国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在三亚军港举行了庄严的出征仪式。“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威风凛凛,令人过目难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印度洋、红海、亚丁湾、非洲之角……这些地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早在600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下西洋,这个“西洋”指的就是印度洋。七次远航历时28年,到过37个国家,其中第五次(始于永乐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的那一次)到达东非海岸,也到过当今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可惜的是,我们当时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路、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却是当时比我们弱小得多的欧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郑和之后的中国,就进入了长久的闭关锁国状态,逐渐积贫积弱,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重新打开国门。在这500年左右的时光当中,中国被视为一个完全丧失了海洋权益的国家,一个完全的内陆农耕国家。尽管其间有过戚继光抗击倭寇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但终究是在近海范围之内,是为了保护农耕体系的。 tujian.org
告别了木船时代,我们的现代海军也曾有过大规模、长距离的远航。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发射洲际导弹运载火箭,从大漠深处,打到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中国海军奉命执行赴南太平洋打捞运载火箭溅落舱的任务。那次动用了由16艘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组成的庞大舰队,穿越所谓“第一岛链”,到达所罗门群岛海域,不仅圆满完成回收运载火箭溅落舱的任务,而且大壮国威,用行动表示:一个强大的中国,又回到了浩瀚的海洋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比上述两次远航的规模,我们这次去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编队,虽然舰艇的性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只有三艘,不能算是一次规模很大的航行。但是这次航行的意义,却是与历史上的每一次都不相同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郑和那个时代,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永乐皇帝脑子里装的是一种“扬我天朝神威”的思想,虽然下西洋的壮举客观上确实加强了中国与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和民族的友好关系,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但毕竟是在那样一种帝王思想支配下。而且,据说永乐皇帝给郑和暗地里赋予的使命是去抓捕不知去向的建文皇帝。带着这样诡秘的使命,自然也就谈不上发现新大陆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虽然摆脱了百年国耻,但毕竟还是一个刚刚主动打开国门的、百废待兴的国家,外界对我们的了解很少,中国必须向世界展示自己,当时的大规模远航,表明了一个“我来了,我在这里”的姿态。这也是一种改革开放的强大象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实行了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那种积贫积弱的态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数百年前那种老大帝国的思想更是早已过时。中国舰队的远航,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一次以平等、有序、理性、和谐为特征的全新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人打过一个通俗的比喻:任何国家的海外贸易,就像是出门上夜班的妻子和女儿。现在她们上班的路上有点不太平,不安全,那么,她们的丈夫或父亲应该做什么呢?很显然,就应该去接她们、送她们、保护她们,直到那路段恢复太平为止。一个海洋国家,海军的使命,就像是丈夫和父亲。保护正当的海上权益,是从古希腊时期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的。我们中国派自己的舰队为自己的商船护航,既是再正常不过的,也是我们这个传统的农耕国家走向海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前无古人就是这个意思。(韩晓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