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张汨汨 王洋 樊永强)如果李顺国自己不说,战友们谁也看不出他是个朝鲜族人。这个眉目清秀的年轻战士,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带着浓浓的东北口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从小就接触朝鲜语和汉语,用两种语言说话,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难。”李顺国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的老家在辽宁省宽甸县的下露河朝鲜族自治乡。当地的朝鲜族学校同时教授朝文、汉语、日语、英语。高中毕业后,李顺国报名参军,成为边防部队的一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顺国说,他的家乡有这样一句话:好男儿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他说:“我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渴望报效祖国。” tujian.org
到了部队,李顺国发现自己的汉族战友们对朝鲜族语言和文化充满了好奇。在部队首长的安排下,李顺国和其他的朝鲜族战士定期为战友们教授朝鲜文,介绍朝鲜族的文化习俗、朝鲜族同胞节日时的秋千、跳板和摔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对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到自豪,我同样为汉族的灿烂文明而倾倒。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我从小就有幸掌握两门语言,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李顺国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0%以上,但边疆很多地区却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很多边防连队的少数民族官兵都来自本地,他们成了部队与当地群众沟通的桥梁。”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办一位负责人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蒙古呼伦贝尔军分区的蒙古族军官宝常锁军龄已有20年了,他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边境周边有很多蒙古族牧民,蒙古族官兵去宣传边疆政策、管边控边,语言和感情上都便利得多。” tujian.org
宝常锁当过四年边防连长,他常和战士们到周边牧民家里“串门”。日子久了,牧民和连队感情很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