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圣诞节(12月25日)刚刚过去,西方国家的人们却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圣诞节最让西方小朋友惦记的就是圣诞老人,这位白胡子的老爷爷驾着驯鹿拖的雪橇,从遥远的北极飞奔而来,钻进每一家的烟囱里,给孩子们留下礼物。不过,历史上,圣诞老人甚至被扯进政治斗争和战争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基督教早期没有圣诞老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初的圣诞节,是纪念基督教认定的救世主——耶稣降生的节日。基督教发展的早期,并没有圣诞老人出现。到了18世纪以后,传说中的圣·尼古拉斯主教,才开始扮演万能的礼物赠予者这一角色。据说,他居住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他那白胡子老爷爷的慈祥形象也逐渐形成。圣诞老人变成快乐、和平与繁荣富足的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是,在历史上,圣诞老人的形象也曾多次和残酷的社会斗争联系在一起,甚至战争双方都曾争夺圣诞老人。以研究欧美民俗史见长的加拿大历史学家盖瑞·鲍勒所著《圣诞老人传》一书,就提供了不少例子。 tujian.org
2.战争双方都用圣诞老人搞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尽管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一再试图把圣诞节时的交战定为非法行为,战争与圣诞节仍然相伴而行,圣诞老人则一再成为交战双方激励士气的工具。 tujian.org
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时,由于北方对南方进行了封锁,南方处境日益艰难,不仅前线军人缺粮少弹,圣诞节早上醒来的南方白人孩子也不得不面对空空荡荡的长袜。这让平时养尊处优的下一代奴隶主大呼小叫。一些家长不得不指责北方军队,说圣诞老人在南下的路上遭北方军队抢劫。这样的回答既回避了“圣诞老人是否不喜欢南方”这种棘手的问题,又把孩子的不满转向敌人。南方军队的领导人罗伯特·李将军则给出另一种解释,他在给一个小女孩的信件中说,是他命令圣诞老人卖掉准备赠给南方孩童的玩具,拿得到的钱买了一些药品和食物,送给南方的伤员。这种回答,让南方的孩子感到自己为前线的军人也作出贡献,抛开战争的正义性不谈,这个说法确实是不错的拥军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主要成员都是基督教国家,圣诞老人的形象也同时为双方所用。1915年,协约国方面为了提醒前线士兵提防德军利用圣诞节发动偷袭,在一幅漫画作品中,让一个鬼鬼祟祟的德国士兵打扮成圣诞老人,把炸弹作为礼物送给协约国军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7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为在法国作战的美军制作了贺卡,卡片中的圣诞老人身穿白色制服,背着一个大麻袋,里面装满了目光热切的美国兵。他飞越大西洋,挥舞大棒赶走了挥舞着沾满鲜血的屠刀的德国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有意思的事出现在同盟国方面。德国和奥匈帝国很多圣诞卡上的新月提醒国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那位圣诞老人的原形——圣·尼古拉斯神父在世之时,正值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扫巴尔干,直逼维也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势同水火。圣·尼古拉斯神父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在贺卡中头顶代表伊斯兰教的新月,激励同是信奉基督教的士兵自相残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圣诞老人刚恢复平常的钻烟囱生活不到20年,二战又把它送上前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20世纪40年代初混纺袜子的广告画中,圣诞老人给美国的三大敌人——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一顿老拳。在1942年出版的一本《祝美国的年轻人圣诞快乐》的小册子中,封面是山姆大叔和圣诞老人互致敬意的画面,里面则是“痛扁希特勒”、“抓住日本人”之类的话。二战打完,圣诞老人又随着飞扬跋扈的美军,奔赴世界各个角落。1950年,麦克阿瑟在初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击之后,还放出“圣诞节结束战争”的狂言,最终只落得顺着白雪覆盖的山脊溃退的下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直到21世纪,圣诞老人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奔波。2003年12月,美国人从地洞中捕获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还拍了他蓬头垢面的照片。不久后,美国人把这张照片改造成圣诞老人,把萨达姆的鼻子变红了,浓密的胡须涂白了,还有一顶红帽子来掩饰照片中萨达姆郁郁寡欢的神情。2004年底,美国杂志《纽约客》的封面上,摇着铃铛的圣诞老人凶神恶煞而又满脸憔悴,看起来很像在阿富汗的山洞里东躲西藏的本·拉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