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旅在主题教育中注重利用军史、红色景点等载体开辟第二课堂。图为四连官兵在课间重温连史。本报记者 王卫东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课堂上,连队战士究竟喜欢听什么样的课?记者在西藏军区某旅步兵一营一连组织了一次座谈。期间记者提出想看看他们的学习笔记时,一班班长李宁自告奋勇把他的笔记递到记者手中。 tujian.org
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听课愿望,有的期望讲课时故事性强一点,有的觉得内容应离他们近一些,有的建议课堂上多用图片、影像资料配合,如此等等。看了李宁的笔记,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用四个字总结就是“深入浅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没想到“有看头”,李宁把教育笔记写成了日记体,每一课笔记除了上级检查的规定内容外,学习感悟或者有关上课的所见所闻占去一大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在2月24日的笔记里记到:“今天上课时,我感到战友们积极性比往常低,课后我检查了班里战士的笔记,记得虽然工整,但全是‘干萝卜条’,讨论时他们的发言也是大话套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找到原因了吗?”记者很想知道为什么。李宁半晌才回答:“我也觉得那天的课理论性强了点,许多战友感觉云里雾里的。”记者找到指导员丁勇那天上课的教案求证,属休假归队第二天的急就章,发现果然观点细化不够、事例运用不足,讲述基本是用理论证明理论,影响了战士领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李宁3月6日的笔记中,一段话同样引起记者探究。“战士拉巴索朗的小组发言让我轻松了许多,看起来他好像想通了……”能说流利汉语的藏族新战士拉巴索朗,入伍前考过了笛子演奏专业十二级,新兵分配时想到旅机关从事专业演奏,结果被分到步兵连队后他一直有点小情绪。 tujian.org
指导员丁勇结合新兵刚下连的实际,把当天上课的主题确定为“岗位与责任”。“骡马队长”尹祥美、“将军门巴”李素芝等身边典型的模范事迹,让拉巴索朗明白了大道理,一堂课也消除了他的心理“疙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段笔记背后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朴素之理,讲课时只有贴近战士的工作和生活,把大道理讲实了,才有吸引力,官兵才乐于也易于接受。 tujian.org
3月10日的一篇笔记上,李宁记的最后几句话,让记者一阵惊喜,继而又难以置信。他这样写道:“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一般的思想教育,重要的是培育和激发官兵对价值观的真正认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位只有高中文凭的连队战士,真能有这样到位的体悟?记者问他是不是从书本或者报纸上搬来的,他坚决给予了否认。问完后记者顿感后悔,别人所解也好,自己所悟也罢,对于一位战士来说,进入笔记都是莫大的收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即事穷理。在记者看来,战士的主题教育笔记记得工整与否不重要,关键是他们是否记到了心里、他们悟到了什么,这才是讲课者追求的境界,教育要达到的效果。(本报拉萨3月1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让战士有所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藏军区某旅旅长方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上操场,不愿进课堂;宁使体力,不愿动脑力”。过去这种说个别战士不愿意上教育课的现象,实质说的是教育没有吸引力。原因除了教育方法单一、讲课技巧不多外,主要是教育内容大而全,没把“大道理”讲“小”,不能深入浅出,造成囫囵吞枣或消化不良,使官兵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出现“你说我听”、“你讲我记”的情况不足为怪。主题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具体,要求讲课者一定要围绕基层官兵的基本需求,兼顾官兵文化素质和理解上的差异,调动一切讲授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既要把理论讲活,又要让战士有所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