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近期出现了一系列高估中国地位和国际抱负的说法。美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发明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而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则提议创建美中两国集团(G2)。国内也有人认为,在对外政策上,中国没必要继续走“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结合”的道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事实上,现在谈“中美共治世界”为时过早。回顾历史,美国的崛起也离不开“韬光养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曾发生过激烈争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美国应该等待时机,忍受伦敦有时出现的专横行为,积累国家财富和力量,逐步达到显赫的地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汉密尔顿建议,第一步是创建“一个伟大的美国制度”,最终的目标是与英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过英国。杰斐逊等人深深怀疑任何对英国表示顺从的主张,担心与英国的密切关系将从长远上威胁到美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终,汉密尔顿的观点占据上风,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为美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等待时机超过英国,成为美国长期的国策。后来,美国曾与英国发生过一次战争和多次冲突,也没有改变这一国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灵活性:接受英国的最后通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生的、相对弱小的美国的核心利益,莫过于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美国不惜以战争手段捍卫这些利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12~1814年,美国以华盛顿的政府官邸被英军焚毁为代价,在对英战争中挫败了英国对美国北方领土的野心,巩固了独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61年,南方奴隶主集团控制的11个州宣布脱离美国,另组“邦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