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称美俄对实现全面核裁军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
2009-07-09

  冷战结束以来,从总体上看,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在国际政治领域相互合作和在国际经济领域相互依存的趋势显著加强。这对于稳定大国关系、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推动核裁军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与此趋势相违背的是,国际核军备控制领域出现停滞与挫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俄作为拥有全球90%以上核武器的国家,对于实现全面核裁军负有不容推卸的主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俄通过达成一系列核裁军条约,削减了1/2至2/3部署的战略核弹头。鉴于美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今年年底到期,两国已就新条约进行谈判。对美国而言,随着战略目标和战略打击力量的调整,尤其是常规战略打击能力和战略防御能力的发展,没有必要维持过于庞大的核武库。美国维持庞大核武库存在着明显的负面效应。俄今年5月发表的“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首次将消除全球核武器纳入视野。鉴于美国在欧洲的反导计划,俄罗斯要求维持与美国的核均势。不过,维持大规模的核武库财政负担不容忽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俄在多方压力下可能在年底前达成维持核裁军进程的过渡性协议,但能否就核裁军取得突破性进展尚待观察。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申明,俄对于核裁军的条件是:必须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系统;不得通过扩充常规战略武器系统补偿削减的核武器系统;确保不建立可恢复的核力量;必须排除在别国领土上部署的进攻性战略武器。俄总理普京表示,俄将把达成新的核裁军条约与美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相联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应予关注的是,美国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不愿放弃在外空部署武器的选择。这是自核武器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首个国家谋求攻防兼备的全面战略优势,是以普遍减损别国安全的方式在全球范围谋求自身战略优势地位,损害了核裁军的战略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社会要实现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宏伟目标,有赖于坚持两项原则,一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二是增进国家间的信任,寻求增进各国普遍安全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不减损各国安全的基础上,核国家可商讨在以下方面采取适当措施:一、加强联合国裁军机制的作用,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就国际争端做出仲裁并依据《联合国宪章》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权威;二、降低核军备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中止发展新型核武器,促使《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三、解除核武器战备状态,撤回所有部署在别国领土上的核武器;四、谈判达成禁止在外空部署武器系统的条约;五、中止发展破坏战略稳定的反导系统,不以减损别国安全的方式谋求自身的战略优势地位;六、促成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开始《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的谈判并取得进展;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协调,以确保安全的方式协助各国发展民用核能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下一次审议会将于明年5月举行。营造良好的战略环境推进核裁军进程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为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研究员) tujian.org

     相关链接
    ·中越边民广西大联欢向外界展示边境友好祥和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调查显示逾六成香港民众支持国家兴建航空母
    ·美军评中国军工能力:可以批量生产潜艇和两
    ·日本两艘军舰抵达索马里外海 展开反海盗护
    ·《2009年美国军力报告》
    ·《解放军报》刊文评美国09年度《中国军力报
    ·近半的受访港人认为中国能取代美国世界强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