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京郊某地战时卫勤保障综合演练现场,两名卫生员迅速从野战急救车上抬着担架下车进行伤员转移。殷小惠 摄 tujian.org
6月9日下午14时整,在气温高达36℃的演练场上,北京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野战卫勤综合演练在硝烟中展开。 tujian.org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顶顶网架式帐篷在荒原上拔地而起。10分钟内,一所集运送、检查、手术和护理于一体、可昼夜救治伤病员的帐篷医院开设完成。据介绍,演练中使用的某型帐篷是我军新型卫生帐篷,首次在北京战区露面,帐篷样式新颖,伪装性能好,重量轻,架设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两年来,该师师、团两级先后配备远程医疗会诊车、网架式多功能野战医疗帐篷、二代医疗箱组、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野战卫勤保障信息系统等新装备。野战条件下战场救护基本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医疗救护可视化,提高了战场救治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演练中,一线战斗员正利用“伤员”胸前佩戴的“单兵电子伤票卡”,向营连救护组发出求救信号。救护组根据伤员发出的求救信息,立即前去搜寻,2分钟后到达伤员受伤地实施抢救,收集信息,填写电子伤票,并进行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伤员转移到团救护所后,记者看到医护人员手拿一个手机大小、连接在笔记本电脑上的读卡器,插入“单兵电子伤票卡”,电脑上立即显示出“伤员”的自然情况、伤情等信息。数据被采集后,电脑自动进行分类统计,并把信息传到各组室,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记者计算一下时间,从“伤员”下车到救治展开,整个过程只有5分钟。 tujian.org
参加演练的某红军团后勤处处长瞿安朝对记者介绍,“电子伤票”将单个战斗员、一线救护人员、师团救护所联为一体,能够自动识别50名伤员。在后方指挥所的电子显示屏上,记者看到伤员运送的路线、速度、方位一目了然,指挥员可以直接点击了解伤员的病情,前方后方尽收眼底。 (邹维荣 毕喜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