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有两件有关中国潜艇的新闻事件引起了网友的注意。一件是关于中国海军优秀艇长蔡一清事迹的报道;另一件是据外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的拖曳声纳和一艘中国潜艇碰撞的事件。本周陈虎点兵将从以上两条潜艇新闻入手为你分析如何实现人和武器的完美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舰”“艇”相撞渲染“中国威胁论”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国外媒体报道的美国驱逐舰拖曳声纳与一艘中国潜艇碰撞的事件,国内媒体也进行了一些评论,其中产生的争议和谜团也不少。尽管这次碰撞事件的真实性还不能得到确切地证实,但在这里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基础性的资料以供网友分析、参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国“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属于“阿利·伯克”级,它使用的应该是AN/SQR-19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这种声纳在使用时,就像一条很长的大辫子,拖在驱逐舰的尾部,拖曳长度有1700多米,拖曳的深度达到360多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国外媒体报道的这次碰撞事件是真实的,那么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测相撞时两者的相对位置:即潜艇是在驱逐舰的尾部方向,与驱逐舰的距离肯定小于1700米,同时在较大深度上潜航。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般来说,潜艇大深度潜航和水面舰艇使用拖曳声纳,都会处于一个较低的航速。因此碰撞时,两者的速度都不高。AN/SQR-19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的有效距离为30海里,所以理论上来说,应该在距离很远时就能够发现水下目标。但从国外媒体报道来看,却并不是这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一些国外媒体认为,此次事件证明中国潜艇的“静音性不断提高、威胁愈发严重”,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是中国潜艇在跟踪美方舰艇。我们仔细品味,就可以发现这些说法就是“中国威胁论”的腔调。所谓“谁威胁谁?”并不见得装备先进就能起到威胁的作用,而是要看实际的意图。因此,仅仅通过这样一个碰撞的事件,来渲染“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依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潜艇战斗力 人比武器更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很多国内的军事爱好者,在看到国外的报道后,也纷纷发表评论。他们认为,中国潜艇的技术、战术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觉得看待这个问题,不妨换一个视角。对潜艇这种兵器来说,它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潜艇的操纵者。更直接的,就是潜艇的艇长。也就是说,人比武器系统更重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经常听到“王牌”这个词,比如说王牌部队等等。用“王牌”来形容个体,主要就指两种人:王牌飞行员和王牌艇长。王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战术意识远远强于普通飞行员,从而取得更佳的战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潜艇来说,也是这样,艇长个人能力对潜艇战斗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二战中,我们也会找到很多关于“王牌艇长”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