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英专家:枭龙空战性能超F-16A/B 有望返销中国
2009-08-08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巴双方人员与“枭龙”战机合影留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6月29日,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拉奥·卡马尔·苏莱曼上将表示,在中国帮助下,巴空军首支JF-17“枭龙”战斗机中队将在年底前列装。继今年3月中巴签署总价10亿美元的合约,42架“枭龙”成功外销巴基斯坦后,海外媒体再度聚焦这一项目,认为通过该机的研制,中国航空工业不仅获得了宝贵经验,更实现了发展模式的创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将成巴空军未来基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莱曼上将透露,利用中国提供的零部件,巴基斯坦航空工业联合体(PAC)已开始生产首架本土版“枭龙”,将于年内进行试飞。第一支“枭龙”中队预计年底在白沙瓦组建,第26战斗机中队有望成为首批接收新型战机的部队。按照中巴达成的协议,到2015年,巴基斯坦空军可拥有至少150架该型战机,它将成为“无可争议的空权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枭龙”战机目前先由中国成都飞机公司完成大件制造,然后租用乌克兰的安-124运输机空运至巴基斯坦进行总装。这种情况将随着中方转移生产技术而改变,战机使用的巴国自制零件将日益增多。此外,巴基斯坦打算为后续服役的“枭龙”战机安装更多西方研制的武器系统,以实现装备来源的多样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巴空军军官凯泽·图法里强调,巴基斯坦能够生产这款先进战机,表明“巴基斯坦的工程师和技师已经掌握了尖端技术”,能大大鼓舞民心。更重要的是,掌握自制“枭龙”战机的能力后,巴基斯坦空军便不必再担心受到制裁。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以巴基斯坦进行核开发为由,拒绝向巴军F-16机群提供服务,使巴空军现代化受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巴是完美“航空伙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英国《空中力量》杂志记者阿兰·沃恩斯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一对完美的“航空伙伴”。在过去50多年间,巴基斯坦一直帮助中国接触西方尖端技术,对中国研发新型战机提供了支援。中国对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的援助同样是无私的。例如,中方向巴方开放了武器框架设计原代码,并帮助巴方将符合美军标准的1760数据总线及标准外挂管理系统植入“枭龙”体内,使之既能配备中国武器,又能与各种北约武器整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引进生产140架俄制苏-30MKI战斗机的项目充满尔虞我诈。俄方仅同意向印度出售战斗机的主体框架,不同意一并出售其核心部件(如推力矢量发动机及相控阵雷达等),还拒不提供支持开放式武器框架的设计原代码。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印度就无法为苏-30MKI搭配俄制武器以外的装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如前任巴空军参谋长坦维尔·马哈茂德·哈米德上将所说:“……就巴基斯坦空军的建设来讲,中国的作用同样巨大,同样不可或缺。看一下我们的武器装备清单就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中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基于朋友间的信任,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发展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对巴基斯坦空军更是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英专家:枭龙空战性能超F-16A/B 有望返销中
    ·中国“超级智库”亮相 要提升国家软实力
    ·日本驻军与那国岛理由混乱:竟称防中国难民
    ·日外交久违的喜讯:天野之弥当选世界“核管
    ·俄最新军用直升机米-28H试飞时空中着火坠毁
    ·俄称有权在军事中转协议框架内检查美国航班
    ·塔吉克斯坦否认塔美就建立美军基地进行谈判
    ·美国空军254架战机将退役 4000名飞行员转岗
    ·航空博物馆:空军60周年纪念日歼10正式对外
    ·劳尔·卡斯特罗:2003年美国曾计划侵略古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