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温向辉,陕西西安人。1977年8月出生,1999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入伍,历任连队指导员、宣传干事、组织干事等,现为总后政治部干部部干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12月22日,作为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的一名参谋,我与240名官兵踏上这片西非热土,执行为期8个月的联合国维和任务。这是中国后勤运输部队首次成建制走出国门。50多年前,就是我所在的这支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与16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较量,被中朝军民誉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沧海桑田,天地巨变。今天,在利比里亚这个有49个国家1.6万军人参加的军人“奥运会”上,作为肩负和平与希望的联合国维和行动者,这支部队又代表中国军人走上世界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利比里亚,在英语中是“自由之地”的意思,然而这片国土并没有像它所期望的那样迎来自由的曙光。长达14年的战乱,使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度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废墟,近百万人流离失所。行走在首都蒙罗维亚街头,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电线杆弹孔密集,广告牌形同筛子,随处可见被洗劫一空的房屋和被炸毁的车辆,满街的UN装甲车和荷枪实弹的维和士兵,提醒我们已置身战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的部署,中国维和运输分队作为联利团直属的唯一专业运输保障分队,主要担负任务区维和部队的部署换防、装备物资运输保障及战后难民遣返等任务,横跨利国4个战区,行车遍及利国全境。联合国提供的情况表明,由一支分队保障整个维和任务区的后勤保障,在联合国16个维和任务区中,唯有中国运输分队一家。240人的分队,100台运输车辆,在战乱环境下要全天候保障一支1.6万人的维和部队,国内从未遇过的超负荷工作和险情随时考验着维和官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19日,我们刚抵达任务区不久,便接联利团命令,向第四战区绥德鲁执行物资运输任务。从首都蒙罗维亚到绥德鲁一线500多公里,横跨利比里亚3个战区,是联利团路途最远、条件最差、险情最多的一条运输供给线。就在几天前,联利团刚发布了塔佩塔反政府武装预谋袭击联合国人员的安全警告。或许是对中国运输分队的实力还没有把握,在任务单上最后有一句话:如有困难,请说明理由,联利团司令部可视情延长几日。队长李福明晃了晃任务单,对大家说,“在我们中国军人的字典里,还找不到一个‘不’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21日清晨,一支由23台运输车组成的车队踏上了在异国他乡的初次征程。我随李队长坐在队首的指挥车上。道路两边是茫茫丛林,苍翠似海。没有去过利比里亚的人,根本就体会不到在那些外表美丽的丛林里,究竟汇集着多少喧嚣和暴力:那些以丛林作为基地的反政府武装,随时会将枪口虎视眈眈对准车队。下午2点多,车队进入第四战区塔佩塔界内的一片密林。驾驶第17号车的三级士官王善维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嘭”的一声,紧接着是玻璃碎裂的声音和一股强劲的风从自己身体前方掠过。“转头一看,我身边的车窗玻璃破了一个小洞,”王善维事后告诉我,“我突然意识到,刚才那股风,就是子弹从我的身边擦过……”“警卫小组断后,车队快速前进!”听到枪响,李队长迅速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车队按照事先制定的紧急预案,加速行进,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庆幸的是,此后枪声再也没有响起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5月份开始,利比里亚开始进入漫长的雨季,许多道路桥梁被大雨冲毁。6月7日,分队奉命向420公里外的旺加玛紧急运送一批补给物资。为确保物资按时抵达,车队在副队长方进才的带领下冒雨前行。除了必备的枪弹、头盔和防弹衣外,每人只携带简单的洗漱用品和一张凉席,一袋压缩饼干和一瓶饮料当作午餐。进入山区后,车辆接连陷入泥坑或险桥,行进异常艰难。刚经过雨水冲刷的斜坡又陡又滑,8吨重的卡车根本爬不上去,大家只好把军刺、铁锹都拿出来砍旁边的树木,一点一点把路垫好。当分队深夜抵达旺加玛时,该部友军坚称未收到任何接货命令。一经核实,由于联利团司令部的协调疏忽所致,送货点还在90公里外的佐佐巴基斯坦友军基地。按照联合国规定,此时我们完全可以把物资就地卸交返回,但这也意味着巴基斯坦友军这个月可就要完全断炊了。大家碰头一议,大局为重,送!小分队又连夜急行,将物资送到巴友军基地。不久,巴维和部队向联合国驻利维和军事总部呈递了一封感谢信。他们称赞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运输分队是一支负责任的部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