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起亚Naimo概念车官图发布--中图社
2011-04-06

  起亚[QiYa]在日前开幕的2011年首尔车展上发布了其全新的Naimo电动概念车[GaiNianChe]。这款概念车[GaiNianChe]的显著特征是其简单的线条和富有肌肉感的姿态,起亚[QiYa]高层表示该车将会成为2014年起亚[QiYa]车型[CheXing]阵容中的“Soul”车型[CheXing]。 dedecms.com

起亚Naimo概念车官图发布--中图社

  名称源于韩语词“Naimo”(发音为Ne-mo),这款电动跨界车暗示了起亚[QiYa]备受欢迎的微型车Soul的未来换代车型[CheXing],同时还展示了许多重要的新技术。

本文来自织梦

  这款Naimo概念车[GaiNianChe]简单的总体设计[SheJi]得到了几处惹人注目的细节特征的突显:例如环形的挡风玻璃、不对称的活动顶篷以及前后点式的LED头上灯和布置灯。长3890毫米,宽1844毫米,高1589毫米,这款概念车[GaiNianChe]提供了一个[YiGe]没有B柱的宽敞内饰空间,同时后铰链式的后车门也更方便乘坐者进入驾驶座舱。可三向分开的行李箱盖使得将各种尺寸的行李放进后背箱内变得更加方便。

copyright dedecms

起亚Naimo概念车官图发布--中图社

  此外,起亚[QiYa]的设计[SheJi]团队还利用了创新性的技术来为该车营造一种高档感,并确保该车的外观依然整洁有序。例如,这款Naimo的挡风玻璃上没有传统的刮水片,取而代之的是,它在挡风玻璃的底部采用了一个[YiGe]高强度的空气喷嘴,充当“风刷”功能。传统的车门后视镜也被安装在A柱内的小型摄像头取代了。

织梦好,好织梦

起亚Naimo概念车官图发布--中图社

  在内饰设计[SheJi]上,其设计[SheJi]主题就是宁静。这指的是,该车的整个内饰采用的都是手工材料,例如橡木装饰、纸的内顶板和透明的有机LED仪表板。需要指出的是,这款Naimo是起亚[QiYa]发布的第三款电动概念车[GaiNianChe],之前的两款是Ray和Pop概念车[GaiNianChe]。为这款紧凑的四座Naimo跨界车提供动力的是一台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电动机,其最大动力输出为110马力,峰值扭矩输出为206磅-英尺,足以使这款Naimo概念车[GaiNianChe]达到93英里/小时的最高时速。 内容来自dedecms

起亚Naimo概念车官图发布--中图社

  一个[YiGe]27千瓦时的电池[DianChi]被安装在行李箱的地板下面,采用的是创新性的锂离子聚合物技术,该技术对比其他的电池[DianChi]类型拥有许多的优势。装备这一电池[DianChi],这款Naimo一次充电最远能够行驶124英里。通过一个[YiGe]常规的家用电源端口为电池[DianChi]充电,耗时约为5个小时,但是据起亚[QiYa]表示,特殊的快速充电系统可以在仅仅25分钟内为电池[DianChi]充上80%的电。 copyright dedecms

起亚Naimo概念车官图发布--中图社

  这款Naimo概念车[GaiNianChe]将加入到起亚[QiYa]日益壮大的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和燃料电池[DianChi]车测试车队中,将会在各种不同的路况下进行广泛的驾驶测试,从而为未来零排放或排放显著降低的量产车型[CheXing]的研发提供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相关链接
·责任划分是难题锦湖轮胎召回再遇困难--中图网
·印尼汽车销售未受日本地震影响不跌反增--中图网
·粤非机动车强行罚1000 重罚“穷人”惹非议--中图社
·中国品牌汽车在澳洲受欢迎 物美价廉市场看好--中国图
·上海汽车整体上市方案出炉 新能源汽车成亮点--中国图
·北京二手车公司生意冷淡 老板解聘员工--中图社
·新京报:锦湖劣质轮胎凑巧“节假日制造”?--中图网
·北京积极调研通勤快车 缓解交通拥堵--中国图鉴
·江苏高速“排队200米免费”落空 收费站抹掉告示--中图
·高端汽车品牌纷纷试水汽车租赁市场--中图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