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北京6月车市大耍“两面派”豪车加价合资车优惠--中图社
2011-06-18

  一方面,除了一贯加价的“强硬派”途观和CRV等,京城车市年中涌现出的加价车大军中,绝大多数是进口车;而另一方面,合资车尤其是日系合资车的优惠范围却一再扩大。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最新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京城车价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派”。 内容来自dedecms

  进口车加价现象加剧

织梦好,好织梦

  “等了俩月销售还是说没车,我只好加了5万买了Q7。”昨天下午,胡先生告诉记者:“以为现在摇号,买车人变少,车源多,可以等到不加价的车,结果热销车型供应依旧很紧张,主流品牌车型特别是进口车加价现象没觉得缓解。”

copyright dedecms

  据介绍,亚市进口车1月到5月销售累计同比增长10.75%,占京城进口车销量的40.8%。“北京的进口车,有约七成是被外地的客户买走的,他们的个性化要求强,所以导致很多进口车车型和颜色没货。日本地震也导致部分日系高档进口车货源不足,日系品牌中丰田和雷克萨斯4月进口量减少最为明显,不少客户转而去购买德系或其他进口车,不排除这些车商为牟更大利益有囤车加价行为。”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的王存介绍说,今年4月来自日本的进口汽车数量已缩水了7%,日本地震对市场的影响在5月后凸显,由于货源紧缺,将出现预订周期延长、加价比例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内容来自dedecms

  日系合资车优惠“领先”

本文来自织梦

  与进口车相反的是,部分很热销的合资车、特别是日系合资车的价格却一路下跌。虽然5月中上旬 本文来自织梦

  日系车一度出现因车源不足、优惠回调甚至加价的市场表现,但到了5月下旬,日系车企纷纷宣布开始恢复在华生产,丰田、本田等品牌价格优惠加大。

织梦好,好织梦

  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告诉记者,日系车源供应得到改善来自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日本本土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基本明确了恢复正常供应的时间表并加大了对华供应;第二是为增加供应,日系合资厂家压缩零部件库存,商家释放前期囤积的整车库存,回笼资金降低经营损失。很快首批摇号中签即将到期的潜在客户会出手购车,这些热销车型都会加大优惠力度抢占这批客源。

织梦好,好织梦

  6月将是购车良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北京个人购车占新车交易比例从3月份的67%上升到了77%,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亚市一站式数据最新显示:新增上牌率从2月的13%上升到5月的46%,预计全市中签释放率在35%左右,6月有望达到40%。业内普遍认为,相对24万辆汽车新增指标,北京500万辆在用车保有量为新车市场提供了雄厚的置换增量资源,60%以上的新车销售将依赖于置换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置换业务会成为新车厂商必争之地,不仅带动新车销售,而且成为新车经销商另一个盈利增长点。6月份是厂家给予经销商季度补贴政策的收尾月,加上半年冲量,厂商势必加大促销力度,就性价比而言,6月份将是出手购车的良机。”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分析说。 (记者孟环)

 相关链接
·南京机场高速天价路:省交通厅称收费不合理--图鉴中国
·山东省直机关试点3公里内骑自行车外出办公--中国图鉴
·京北机动车检测场搬迁 6月20日起暂停办公--中国图鉴
·收费公路清理难在如何阻止经营性变印钞机--中国图鉴
·徐工混凝土机械全系列扩张 新产业基地隆重奠基--图鉴
·北京:检测场系统出故障 验车全吃闭门羹--中图社
·广西高校生学车火爆 南宁交警设专场驾考--中国图鉴
·郑州一老年代步车被烧面目皆非 车主称已着两次--图鉴
·世爵正式更名瑞典汽车公司 庞大与青年实现控股--中国
·大运会电子车证系统首创大型赛事智能交通管理--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