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北京拥堵费引民声喧哗 专家称未必适合中国国情
2011-09-16

  - 对话背景

  9月初,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发布。规划中提出将研究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不过关于拥堵费收取的方式等细节,这个规划中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

  早在几年前,就有城市提出征收拥堵费来缓解重点路段或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此规划一出立刻引来各方争议。所谓拥堵费,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重点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的费用。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提高城市交通运转效率。国外已有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城市征收此项费用。

  拥堵费在西方国家很普遍,对解决拥堵问题很有效果。可是这个方法在我国适用吗?如果征收,应该怎样收取费用?在技术上可行吗?在公共交通已经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征收拥堵费合理吗?

  拥堵费未必适合我国国情

  问:最近有关北京将征收拥堵费的消息,您怎么看?

  苏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会长):关于北京将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信息一披露,各种舆论比较多,支持和反对的都有充分的理由。联想到京城治堵方案特别是限购令,已经实施8月有余,京城交通拥堵依然,并未见明显好转,说明什么?至少说明限购令并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拟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方案,给了社会一个明显的信号,前期限购令、大幅度提高停车费用、大力度处罚乱停车等,一系列措施,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作用只是短期的,不能长期化,作用也不会明显。需要出台交通拥堵收费方案加以调整。

  问:征收拥堵费是否合理?对广大市民来说有什么影响?

  苏晖:收取交通拥堵费,对社会来说十分敏感。因为限购令只是限制了准购车族人群,尽管目前申请摇号的已高达65万人,今后还要不断增长,毕竟还是少数,而京城机动车保有量已高达500万辆,而且还有每天几十万辆,甚至上百万辆的外地进京车辆,合计高达600余万人的巨大人群。都将面临这一规定。因此影响面巨大、范围广、社会关注度极高。由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这一庞大人群的实际状况,以及他们所影响的人群,实施这一规定不仅难度极大,而且在现有条件下极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其中的利弊很明确,不用做过多的分析和研究,问题是如何研究?在什么范围研究?在什么范围征求意见?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其难度之大影响之大,个人认为远比限购令要大得多,严重的多。其标准的高低,费用由谁负担?怎么负担?如何公开?将比下达限购令难度要大得多。尽管世界上有几个大城市已经实施收取交通拥堵费,但人家的情况和我们的国情大不一样。人家行得通,能够成功,我们的国情未必能够行得通。

  问:有关方面介绍,将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创造更好的公共交通条件。您认为时机是否成熟?

  苏晖:在制定拥堵费方案的同时,鼓励市民公交出行,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从实际上讲,可行性有多大?不知政府部门有无实地调查,和实际调查!地铁轻轨早已人满为患,城中心公交也是如此,限购令已将一部分市民推上了公交,拥堵费方案实施,也将另一部分市民推上公交!问题是尽管政府有发展公交的远景规划,但是9月3日在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现场,国家统计局的领导指出,北京上半年经济增长受限购影响,全国倒数第一,政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又能拿出多少力量大幅度提高京城公交水平呢?至少短期内不可能达到。政府又不可能在公交水平提高后再推行交通拥堵收费方案,因此推行交通拥堵收费方案,不仅考验政府的智慧,政府的决心,同时考验政府对时机的判断。

 相关链接
·传祺1.8L正式上市 售价10.98万-17.98万元
·给汽车放个假 143个城市22日将参加无车日活动
·4S店技师解惑:洗车店打蜡偷工减料?
·2012款路虎揽胜将于成都上市
·MG3 XCROSS将于成都车展上市
·宁波“金九”车市 节能车成亮点
·长安福特生产线将撤离南京工厂
·双龙三款车正式在京销售 22日公布价格
·北京:东风日产楼兰展车到店
·为逃避电子眼 司机保险杠“投机”挡车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