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皮革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据中国皮革协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1~11月国内皮革业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为5123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回落5.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企业的皮革、毛皮及制品出口额为384.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增速减缓1.5个百分点;出口额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为3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个百分点。
显然,2008年前11个月,国内皮革业工业总产值和出口额虽然维持了稳中略增的局面,但增幅已大幅回落。
叠加影响使然
“皮革产业之所以会面临现在这样的局面,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共性影响,但同时还有产业自身发展的个性因素。”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说。
其实,数年前皮革产业就已经面临调整。
此前,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于2005年12月联合出台《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其中就涉及皮革产业。自2006年1月1日起,即停止“进口生皮,出口半成皮革或成皮革”的加工贸易,同时取消生皮、生毛皮、蓝湿皮、湿革、干革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1日,皮革制品出口退税开始进一步调整,除箱包、鞋类出口退税调整为11%外,其他皮革制品出口退税均降到5%。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10月,欧盟国家开始对中国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2008年10月初,欧盟又决定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皮鞋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复审程序长达12~15个月,在此期间仍继续征收现行16.5%的反倾销税。此外,欧美国家又通过偶氮染料、甲醛等方面设置的禁令以及实施REACH法规等方式对中国皮革产品筑起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国际动物保护组织也开始攻击国内皮革业。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本已承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压力的皮革业出口量开始逐年递减,皮革业长达30年的高速发展至此结束,并由此步入艰难的转型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令这一调整趋势骤然加快,短期内急剧放大了皮革企业的压力。
来自中国皮革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1个月,因受政策调控及贸易壁垒影响较小,旅行用品及箱包行业得以独善其身,仍维持27%的增长。皮革产业的其他细分行业出口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加快现象。其中,皮面皮鞋出口10.3亿双,同比下降14.4%,减速同比加快9.4个百分点;皮革服装出口量为2091万件,同比下降35.3%,减速同比加快14.3个百分点。
“产业本来已经进入转型期,2008年又与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因此,现在是皮革业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张淑华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附加值提升可期
“2009年恐怕会更为困难,2010年还要看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总之,近两三年的困难时期是必须面对的”。2009年初,张淑华在业内的一个论坛上坦言未来数年内行业仍将面临转型期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压力。但她同时表示,“本世纪前20年或更长时间,仍然是皮革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实际上,在承受产业环境变化阵痛的同时,皮革业已经开始出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迹象。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皮革产业开始向临近的安徽、江西和四川、重庆等早前稍有产业基础的内地省份试探性转移。到目前为止,一个较为合理的布局是:安徽等内地省份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承接劳动密集型的皮革加工业务,而皮革业的贸易、科研、信息、设计、研发和品牌制造及渠道等业务则留在原处,并侧重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以实现产业升级。借此布局,国内皮革业或将由“产品数量型”向“品牌型”转移。
事实上,目前已出现皮革制品附加值升高的迹象。据中国皮革协会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占皮革业总产值近一半的皮面皮鞋,2008年前11个月平均出口单价为8.65美元,同比提高19.1%,增幅显著,出口平均单价继续大幅度提高。
“企业要有信心,不要因为当前的压力轻易离开这个行业,挺过这一时期,就能迎来又一发展阶段。”张淑华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