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轻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我国手动工具要发展 没有品牌绝不行
2009-05-06
    手工工具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近年来一直有着骄人的成绩。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手动工具加工工业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工具生产业的主力军。无论在全球工具市场,还是在我国工具市场,手动工具的应用之广、需求量之大超乎想像。一些发达国家对手动工具的需求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 

    目前,中国手动工具制造商的主要市场是海外市场。特别是福建、江苏、山东和浙江的手动工具制造商正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以全面应付预期上升的出口销售,通过生产中档、高端产品扩大海外市场覆盖率及获得更佳的边际利润。手动工具制造商对前景充满信心,50%以上的人预测海外市场增长幅度将超过10%。 

    但是,手工工具发展并不容乐观。首先,2008年以来手工工具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降低到现在的5%,人民币快速升值,也进一步拉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其次,手动工具的生产主要受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影响。手动工具多为微利产品,而且市场竞争激烈,统一提价是不可能的,个别提价无疑等于把老客户拱手相让,无人敢冒失去市场的风险。最后,我们的工具企业存在着过度竞争,众多的国内厂商和品牌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差。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成为我国手工工具行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tujian.org


    据了解,多数消费者在初次购买手动工具的时候,对于品牌的认识不够,很大一部分人是在购买和使用后才了解手动工具的品牌和质量好坏的。可以说,树立手动工具的品牌影响力是我国手动工具企业走出国门的最佳选择。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来,国外的工具企业已经成为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跨国公司,而中国的工具企业大部分都在国际市场上默默无名。与国际工具企业相比中国工具企业有着差距明显。尤其是在品牌建立和品牌推广方面,国际工具企业有很多者的中国企业学习的方面。 

    第一,品牌建立,质量先行。无论是多么精彩的推广策略,都是建立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就是保证了企业的诚信,才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赖。虽然在工具的选择上,用户会考虑价格的因素,但是根据调查,质量才是用户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工具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关键。 

    第二,品牌推广,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工具市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三个不同,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做市场推广的时候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推广方式。比如,通过当地的代理商进行市场推广,由于当地代理商对当地市场情况更为熟悉,会选择更恰当的途径进行推广。还可以制作一些国际化的推广载体,如果广告,图片等形式,投放在对用户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中,从而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推广的途径还有许多,需要企业通过自己努力去挖掘适合的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品牌维系,售后保障。国外制造商以所在国的法律为准绳,服务上十分规范。国内企业的售后服务大部分不到位,或者基本上没有售后服务,成为我们的一大软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国内企业对此不重视,将影响自己的长久发展。 

    总之,全球手工工具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工具企业需要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希望在将来全球手工工具市场能够看到更多的来自于中国的手工工具产品。

     相关链接
    ·大商所6月将召开“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外商对佛山陶瓷展兴趣不减
    ·玩具生产企业应关注新修订的美国玩具安全标
    ·钢琴制造商“不务正业”转产家具应对金融危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发展喜大于忧
    ·湖北将建300家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
    ·我国刀具行业遭遇上下游风险传导
    ·温州五金等中小企业再遭融资难题
    ·家具商广交会颗粒无收?传统出口市场消费剧
    ·紧固件企业寻求发展应从经营模式寻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