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轻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世界工厂”是中国制造业的光环还是阴影
2009-05-06
    似乎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不断的从老师那或课本上了解到“世界工厂”这样一个名词。那时我们就知道了一点,什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什么是中国产业现在最有利的竞争武器—人,无比巨大的人口红利。 

    而现在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退了,或者应该说,低层次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目前,在沿海地区,民工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有无比巨大人口基数的中国,目前人力资源的优势又在何处呢?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改善,中国人口的教育层次已经由过去大量劳动力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变为已经拥有相当知识层次,可以进行复杂劳动的高层次人口红利。而目前中国的不少企业还沉醉在来料加工,做国外企业分包商的旧有局限中,这种旧格局所需要的仅仅是从事简单劳动的民工,而不是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民工荒和时下的大学生就业难。 

    其实,此刻是该走出“世界工厂”阴影的时候了。过去的日本和香港都是如此。最初都是人口红利的获益者,但当企业成长,技术进步,劳动力知识结构、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时,他们也就开始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最典型的变化就是将自己的产品外包到新的人口红利地区,自己的劳动力则成了管理者,享受更大的物质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出世界工厂的阴影,其实是中国产业之路的必然选择,只是现在很多企业惧怕因为这种改变而必须面对的风险。但事实是,如果不改变,这样的企业势必被淘汰,正所谓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相关链接
    ·大商所6月将召开“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外商对佛山陶瓷展兴趣不减
    ·玩具生产企业应关注新修订的美国玩具安全标
    ·钢琴制造商“不务正业”转产家具应对金融危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发展喜大于忧
    ·湖北将建300家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
    ·我国刀具行业遭遇上下游风险传导
    ·温州五金等中小企业再遭融资难题
    ·家具商广交会颗粒无收?传统出口市场消费剧
    ·紧固件企业寻求发展应从经营模式寻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