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轻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产业升级显商机 空调企业瞄准高端变频
2009-05-06
      “十一”黄金周的疯狂促销依然难解各大空调厂商的库存压力,更让空调厂商发愁的是明年3月即将出台的空调能效新标准。“今年国庆期间,我们的价格已经下降了10%—20%,但是对于巨大的库存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一位变频空调的生产厂商对记者说。

    2008年对于空调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据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空调品牌数目由2007年的52个减少为34个,将有18个品牌遭到市场无情淘汰。对此,新科空调营销总经理徐良对记者表示,优胜劣汰是行业发展的常态,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力度和集中度,对行业格局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中国家电网联合对外发布的《2008冷冻年度国内重点城市空调零售市场白皮书》显示,虽然2008冷冻年度整体零售市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没有达到预期增长水平,但整体市场规模依然得到保持。国内企业凭借在研发能力、产品品质、海外渠道拓展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竞争力,整体行业基础依旧稳固。

  9月份实施的变频空调能效标准拉开了2009年空调冷冻年大战的序幕,然而定频空调能效比的确定将成为贯穿2008、2009年生产格局、市场形势的重要因素。 tujian.org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向本报记者表示,“能效比的提升也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如不能赶上整体步伐,能效门槛将成为我国家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阻碍。企业要从调整产品结构开始,在技术上做足准备才能有所突破。”

  新能效标准对生产定频空调的企业来说,将意味着生产成本提高和产品价格的上升,由此会给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产品时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面对能效政策的调整,许多空调企业未雨绸缪,纷纷加大了空调产品的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在联合国全球性空调采购中,海尔省电空调凭借EER4.29的超高能效比在全球众多空调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惟一中标空调品牌;今年7月,海尔空调又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调速省电(SVE)技术”,达到了省电59%的最优省电效果,消除了消费者对空调耗电的顾虑。“海尔在原材料的获取、制造过程、包括运输和分配、安装和维护、使用等环节上都注重节能减排的应用,新能效标准要求我们企业加强对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海尔空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开发出更多节能环保产品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也将有助于行业内的技术升级。

  在市场操作上,推出新品是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调整的重要手段,空调生产企业抓住消费者心理变化,适时推出包含环保、节能、健康、静音等产品,制造和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处长蔡莹分析认为,高端空调比例持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冷冻年度开始,生产企业开始有意提高高端空调比例,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单品利润;二是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高也拉动了对高端空调的需求。

  从我国空调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徐良认为,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给变频空调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变频空调凭借其节能、环保、舒适的优势也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随着变频空调的普及,这给变频空调由规模增长跨越到质量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关链接
    ·大商所6月将召开“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外商对佛山陶瓷展兴趣不减
    ·玩具生产企业应关注新修订的美国玩具安全标
    ·钢琴制造商“不务正业”转产家具应对金融危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发展喜大于忧
    ·湖北将建300家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
    ·我国刀具行业遭遇上下游风险传导
    ·温州五金等中小企业再遭融资难题
    ·家具商广交会颗粒无收?传统出口市场消费剧
    ·紧固件企业寻求发展应从经营模式寻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