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可口可乐并购案被否理性看外资并购 |
2009-05-06 |
|
商务部2009年3月18日公告,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汇源果汁对品牌依然可以“自己说了算”。
但是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可以肯定内资品牌与国外巨头联姻的故事会继续书写。专家提醒,外资并购固然可以增强本土企业的资本实力,有助提升管理水平,但企业在大步走向世界的时候也要增强与外资企业并购竞争时的话语权。
竞争压力下外资并购增加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巨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外资企业需要搭国内名牌便车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希望选择合资路,借势于外资的广告“轰炸”和雄厚财力。
于是双方“互送秋波”,随后一些行业掀起了品牌“外嫁潮”。以日化行业为例,拥有高富力品牌的广州浪奇,与宝洁合资组建了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浪奇以当时全国知名的高富力品牌、洗衣粉厂房和设备出资,占40%的权益。上海牙膏厂与联合利华合资建厂,上海牙膏厂以中华和美加净两个品牌、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入股,占40%的股份。随后,北京的熊北京也“嫁”入宝洁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并购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向汇源果汁伸出了橄榄枝。汇源果汁有关负责人曾如此解释并购缘由,虽为行业龙头老大,但汇源果汁近年来的销售额一直徘徊不前。把汇源果汁出售给可口可乐公司,是给汇源果汁找到了最好的下家,中国的浓缩果汁和果浆可以直接进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将带动中国果品的销售和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中国果农。
利弊众说纷纭
一些当时红红火火的内外资联姻,结果并不一定如意。
“在合资过程中,我们的确圈到了钱,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自己的知名品牌却被‘雪藏’起来,为外资品牌让路,最后被迫慢慢地远离消费者。”一位国内知名品牌的业内人士说。
市场无疑是残酷的。一方面是碧浪、汰渍、奥妙等外资品牌在国内声名日响,另一方面是高富力、熊北京等“老品牌”的市场不断萎缩,品牌为人所淡忘。如熊北京洗衣粉合资7年以后,从当初年产量6万吨,下降到2000年的4000吨左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后来,一场内资品牌的复兴运动开始兴起。2000年9月,作为熊猫“娘家”的北京日化二厂与宝洁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的使用合同。
2009年,法国达能与娃哈哈纷纷扰扰的“离婚大战”还没有完全结束。
关于可口可乐并购案的利弊也是众说纷纭。可口可乐承诺,收购汇源后保留汇源品牌,同时充分利用可口可乐的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资源,使汇源品牌继续发展壮大。然而有业内人士担心,在交出原有品牌、设备,以及对新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后,汇源也就再无力捍卫自己的品牌。
外资并购应共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联姻”不断,从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娃哈哈与达能等纷纷“分手”并陷入品牌争夺纠纷,再到美加净、小护士、大宝,类似合作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专家提醒,国内品牌与跨国公司合作应以双赢为目的,民族企业要学习国际规则,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和规避合作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
业内人士林先生认为,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对本土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未来的竞争在于品牌的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行业本土品牌在市场上的衰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从结果来说,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受益了。
法律界人士廖治超认为,经济危机“危中有机”,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会利用这个时机加快并购行为,降低运作成本。但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往往是国内行业的前三甲,采取合资方式是对中国市场的试探和跳板。从长期来看,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独资可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专家建议,被并购企业通过与其他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增加外资企业并购竞争时的话语权,同时在并购合同中设置相应限制条款;同时政府给予国内品牌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鼓励强强联合,促进产业整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