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轻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2009-05-06
提升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对缝制机械行业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思考

去冬今春以来,从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工作会议到理事会,经过酝酿、决策和部署,中国缝制机械协会2009年工作的主题已经确立,这就是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按照“调结构、促转型、保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经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期间,适逢《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获国务院初审通过后正式颁布,缝制机械被列入重点支持行业之一。可以深信,规划将对行业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有着纲举目张的重要意义。按照规划要求,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行业振兴的关键所在。结合行业实际,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整合创新应当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着力点。

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努力占领产业制高点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缝制机械至今仍只能徘徊于产业链中下端的主要原因。多年来,跟随式发展的模式造就了等距离追赶的结果,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差距至今难以消弥。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企业中没有像重机那样的行业巨头,没有类似兄弟那样全能型的标杆企业,没有杜克普爱华和百福这类在一定意义上引导行业技术潮流的绝顶高手,那么不管自身的经济规模有多大,要创建国际一流企业和世界著名品牌仍将是难以企求的目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利申请和授权,从一个重要的视角,反映了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技不如人的基本事实。尤其是从专利授权的结构来看,国内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拥有的专利在质量上的差距十分明显。据初步统计,“十一五”以来国内企业拥有的授权专利以新型实用和外观设计为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52.1%和35.2%,合计占国内专利授权的87.3%,而发明专利的比重仅为授权专利总数量的12.7%。具体地说,中国的行业部分骨干企业平均3-5年才有一项发明专利,整个行业的年平均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不足5件,而日本重机、兄弟等企业的年均发明授权数量在20件左右,德国DA公司至今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达200多件。这足以说国外著名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控制程度和技术优势所在。
在我国的人口红利可能不复存在,低成本优势即将划上句号的转型时期,缝制机械产业如同整个制造业一样,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构造新的竞争优势,以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因为只有创新才能真正赢得国际同行的尊重,维护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尊严。事实上这几年海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诉讼呈明显上升的势头也提示我们,只有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品牌,依靠自主创新,才能攀登全球缝制机械产业的制高点。10年前当欧洲某同行业企业推出无油直驱平缝机,即所谓的“新概念机”时,有人曾怀疑其商品化的前景,然而不久无油直驱就成为缝制机械的主流技术。只是今天我们是否已经在认真思考缝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前瞻性的思维来开发新的前沿技术?!

tujian.org


诚然,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都是经过长期磨砺和结淀的产物。对此,2009年协会明确从舆论宣传引导,科技支撑项目和技术促进中心建设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这一切必将为打造中国缝制机械全新发展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

营销创新:依靠增值服务努力拓展市场新空间

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市场约束日益加大的压力。特别是经历了行业结构性和周期性调整阵痛后,不少企业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预期较之以往更加理性和客观。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缝制机械市场复苏,从量的概念上讲不能期望过高,年均递增20-30%的势头,也许是无法复制的历史了。
变广种薄收为深耕细作,不仅是眼下应付危机的权宜之计,而且也应该成为企业常态化的市场战略。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通过营销创新,依靠增值服务,可以为企业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业内一些企业已经作了积极的尝试并初见成效。有的明确提出并正在积极实施为下游企业提供成套设备和工艺服务方案;有的则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坚持“量体定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它们多样性的需求。推而广之,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缝制机械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用户日益专业化,项目趋于大型化,需求更加多元化,这些市场特征和趋势导致客户对服务需求的深入化和差异化,对制造商系统解决能力和全过程服务水准的预期正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缝制机械企业从“生产企业”向“制造-服务企业”的转换和延伸,为用户提供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保养等“一条龙”服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增值服务的本质是在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的过程中,使客户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使企业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实际上也是缝制机械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对不同的企业或产品,增值服务的形式,内涵和重点并不尽相同。但这些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以探索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用户情况,寻求具体的增值服务形式。同时,用户对增值服务也是在不断深化认识的。例如,不少服装企业维修工短缺,特别“多面手”难觅。如果缝制机械制造企业为用户着想,通过良好的服务,使用户感受到向他们提供的增值服务比起他们自己投入人力、物力去做这类事情还要效率高效果好,增值服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服务创新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市场的放大效应就会越来越强。
服务是销售的延伸,其实并非新课题。只是真正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肯定大有可为,缝制机械企业不妨都在深度和广度上创出自己的新路径来。

整合创新:加快兼并重组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

我们注意到,《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有诸多导向性的政策,如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等。这些政策对缝制机械行业很有针对性,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品牌众多,规模偏小和同质化严重等弊端严重阻碍了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缝制机械行业本轮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必须淘汰过剩产能,通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为此,有必要对前一个时期相当流行的“抱团过冬”观点再作思辩。整零企业之间的协作和工商企业之间的合作,本无可非议。但对国内500来家整机企业能否抱团,如何抱团,恐怕很难找到实际的答案,此话说易行难,只能成为美丽的空谈。实际上,除了抱团取暖,我们还应该有更开放的思维。经济寒流造就的倒逼机制,将成为行业结构调整千载难逢的重要契机,兼并重组势在必行,企业重新洗牌无可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值得指出的是,在危机面前,一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脱颖而出,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另一些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准低下的企业则相形见绌,甚至连惨谈经营都难以为继,如果被优势企业整合兼并或淘汰出局,都是符合经济逻辑的正常结果,并不违背市场正义。
为什么兼并重组在钢铁、汽车等行业的推进,时有大手笔可见,而在缝制机械行业却是凤毛麟角呢?答案很简单,前者主要是国企之间整合,而后者则是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因为是国企,政府的“推手”作用就更容易发力,而民营企业之间整合的难度相对更大也就不足为怪。即便如此,年初台州地区那宗经典的重组案例,我们也分明看到了政府推动的无形之手。这提示我们,在强调兼并重组是企业市场行为的同时,政府牵线搭桥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当然,千万不要误会新凯恩斯主义又将盛行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区域性的兼并重组不易,全国范围内的兼并重组更难。好在《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给以重点关注,想必在稍后出台的实施细则中会给予我们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
2009年是全行业推动创新能力建设新的重要之年,创新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的得失成败。对创新效果的评价体系问题,本人不敢妄加议论。但笔者认为,创新的效果至少应体现“五个提高”,即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时,持续创新将伴随着企业永续经营,有着永无止境的追求。(海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版权属《中国缝制机械》
     相关链接
    ·大商所6月将召开“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外商对佛山陶瓷展兴趣不减
    ·玩具生产企业应关注新修订的美国玩具安全标
    ·钢琴制造商“不务正业”转产家具应对金融危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发展喜大于忧
    ·湖北将建300家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
    ·我国刀具行业遭遇上下游风险传导
    ·温州五金等中小企业再遭融资难题
    ·家具商广交会颗粒无收?传统出口市场消费剧
    ·紧固件企业寻求发展应从经营模式寻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