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是中国乳业的整合资源,重建信誉的一年。伊利等大型中国乳企已经逐渐克服了乳业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建设奶源基地做起,踏踏实实的打造平衡、稳定的产业链条,用安全优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今后的乳业发展战略中,统合资源,建立完善、科学的奶源基地已经成为伊利等大型乳企发展的重点。
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奶牛养殖业是整个乳品行业的现代化的起点,其经营状况决定着乳业的现状与未来。有专家指出,决定从乳业的产业链来看,奶牛养殖环节的投入约占整个产业链的75%,加工环节占15%左右,流通环节约占10%;而从利润分配来看,这三个环节的利润分配比是1∶3.5∶5.5。奶牛从出生到产奶需要27个月,建立稳定、安全的奶源基地至少要三到五年,一个奶源区域从日产奶100吨增长到日产1000吨没有十年光景是断然不行的。
由此可见,奶牛养殖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奶源建设需要长期的坚持。短期行为在奶源建设方面缺乏效果。因此,奶源建设除了需要政府机构的支持,更需要实力雄厚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参与、引领奶源建设。中国乳业在过去几年依靠市场扩张,产能扩大实现了短时期内的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战略在奶源建设上难以适用。2009年以来,进入调整期的中国乳业对奶牛养殖业有了更高的要求。伊利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承担起完善奶源基地,打造现代化奶牛养殖业的重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在数年前,建立奶源基地已经成为伊利发展的重点。2006年至2008年,伊利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投资27亿元自建或合建牧场。与此同时,伊利还全力推广“奶联社”这一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中国现实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曾表示:“我们在推进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的牧场园区还有奶联社等等这些不同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的同时,更要大力扶持奶联社工作的建设。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对奶源自控的力度,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原奶的健康放心的原奶供应。”
“奶联社”这种模式就是将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这种模式将奶农、奶站和乳制品企业的利益相互联系,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作为弱势的奶农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伊利集团通过战略布局已经在我国6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河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建立了来源基地,获得了稳定可靠的优质奶源保证。
伊利稳定推进的企业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牧场园区、良种繁育中心、奶牛养殖大户以及奶联社等奶源基地建设模式,形成了企业生产所必需的优质安全的原奶供应链,并在奶源储备和管理上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在未来5到10年间,伊利每年都将投入重资,用于奶源现代化建设的更新升级,确保最安全、最放心的原奶供应,为企业发展,乳业成长提供根本性的保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ldj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