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次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政策协调会在京举行 |
2009-08-27 |
|
2004年12月7日,商务部主办的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政策协调会在京举行。会议主要就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球扶贫大会”的后续工作、中国扶贫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进一步开展国际多双边发展合作进行了讨论。
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做了主题发言。易助理对过去25年来,国际多双边援助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援助国和国际组织表示感谢。易助理强调,尽管经过25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仍有29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扶贫开发、平衡地区发展、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和加强政府管理等领域仍存在诸多需求。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国际发展援助,欢迎所有友好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在上述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发展合作。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政府将与各援助方共同寻找国际对华援助的重点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结合点,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同时,中国从事无偿援助工作的有关部门也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优质高效地实施援助项目,用好、管好有限的援助资金,继续做好接受国际无偿援助的管理工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国家西部开发办公室以及国家振兴东北办公室还分别就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实施西部开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做了专题发言。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欧盟、世行代表也分别就对华援助国别框架、近年来发展援助动态等进行了介绍。
中国从1979年开始接受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25年来,中国共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近56亿美元,实施了10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扶贫救灾、工业技术改造、农业、林业、畜牧业、教育、医疗卫生及艾滋病防治、环保、交通、能源、通讯、体制改革、司法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众多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银行、亚洲银行驻华代表处等7家国际组织以及欧盟、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近30个援助国驻华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西部开发办、国家振兴东北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27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中西部、东北地区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的代表约100人出席了会议。
此前,商务部国际司已召开了四次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政策协调会,分别就西部大开发、扶贫、艾滋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这种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同援助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深与各援助方的相互理解,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我国接受多双边无偿援助。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