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食品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绿色食品产品编号制度逐步完善
2009-07-28

产品编号制度是绿色食品一项重要管理制度,目的是加强证后监管和查处假冒行为。现行的产品编号制度实行“一品一号”原则,即每一个绿色食品产品都有唯一的产品编号,编号印在产品包装上,可以直观反映产品的类别(共分57小类)、认证年月、产地(国别和省别)、等级等信息。编号的有效期为三年,续展认证后更换编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绿色食品产品编号制度最早定立于1993年1月,以后经过两次修改。十多年来,产品编号制度对加强证后监管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事业发展,特别是大型企业以及企业系列产品不断增加,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产品通过续展获得新编号后,企业往往存有大量印有旧编号的包装,导致大量旧包装浪费或超期用标;二是当多个认证产品组合包装时,包装物上印制所有产品编号的难度大,也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组合包装的产品种类。为此,改革编号制度成为迫切要求。

tujian.org

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产品编号制度,既方便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又利于加强监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08年8月启动了绿色食品产品编号制度改革调研,随后提出了产品编号制度改革方案,经过在全国绿色食品管理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了现在即将实施的新编号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新编号制度的主要内容

tujian.org

(一)继续实行“一品一号”原则。现行产品编号只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许可使用证书上体现,不要求企业将产品编号印在该产品包装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为每一获证企业建立一个可在续展后继续使用的企业信息码。要求将企业信息码印在产品包装上原产品编号的位置,并与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组合图形)同时使用。没有按期续展的企业,在下一次申报时将不再沿用原企业信息码,而使用新的企业信息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企业信息码的编码形式为GFXXXXXXXXXXXX。GF是绿色食品英文“GREENFOOD”头一个字母的缩写组合,后面为12位阿拉伯数字,其中一到六位为地区代码(按行政区划编制到县级),七到八位为企业获证年份,九到十二位为当年获证企业序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完善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许可使用证书。一是在证书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企业信息码;二是采用证书复印防伪技术,增加水印底纹,防止证书复印件涂改造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建立监管信息查询系统。在我中心建立企业查询数据库,向社会公开,可通过访问我中心网站(www.greenfood.org.cn)获得企业认证产品信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新旧编号制度的过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为便于企业消化库存包装,2009年8月1日前已获证的产品在有效期内可以继续使用印有原产品编号的包材,待再次印制包材或续展后启用新编号方式。企业信息码可从我中心网站“查询专栏”中获取或电话查询。电话:(010)62191419、62191420。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2009年8月1日后完成续展的产品,原产品包装没有用完的,经向我中心书面申请并获得书面同意后,可延期使用,但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过渡期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此后,所有获证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企业信息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酒类行业:洗牌加速强者愈强
    ·济南菜价节前“跳水”
    ·商务部数据: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回落
    ·国家工商总局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
    ·全国食品业援川签约15项目
    ·多少食品加了香精
    ·四川鲜猪肉批发价比省外略高
    ·武汉市场菜价跌声一片
    ·上周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回落
    ·惠州检疫人员对出口的食品进行抽查监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