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一家报纸又关注了一番豆芽“美白粉”的事,曝光在一家菜场有菜贩公然使用化学物质给豆芽“美白”。暗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白色粉末属于强氧化剂,对人体有害,云云。报道出来后,照例又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被曝光的七宝市场销毁了400公斤“美白豆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态发展到这里似乎已有一个皆大欢喜结局:舆论监督见效,管理者整改,不法商贩受损,消费者得益。不过,真正“老鬼”的消费者可不会这么想。 tujian.org
这些年来,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一再上演,人们也很自然学会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者用时髦的话来说——食品业“潜规则”。比如,炸油条的面粉里是有洗衣粉的,鸭子褪毛是用松香的,有劲道的鱿鱼一般浸泡过双氧水,喂鱼的饲料里可能会有些你生病时吃的药,快速生长的肉鸡吃的东西不寻常,鸭蛋的红心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纯洁,连传统的酱油都能用毛发制成……所谓无知者无畏,不晓得这些“潜规则”还好,如果知道得太多,人们难免会发出“该吃什么好”的慨叹。发展到最后,拥有这些知识的人们分化成极端两类:一类,列出长长的黑名单,只吃黑名单外的食品;另一类,听天由命,什么都吃,真正地做到“君子远庖厨”,并美其名曰“以毒攻毒”。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幸,我们的媒体还没有产生这样的审丑疲劳,依然执着地不时把这些事翻出来报道,以期达到改善乃至改观的目的。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食品安全法》6月1日开始实施后,沪上首例罚单上周已经开出,“乐购”超市因出售过期食品而被勒令“退一赔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平心而论,多味花生、食品汤料过期几天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包装上的保质期也清清楚楚地提示消费者要当心。反而是美白豆芽之类的泛滥沉渣,才是躲在幕后侵害人们健康的大敌,相关部门不妨多把重点放在这样的执法上吧! (林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