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终于要出手了,一个庞大的青少年球员留学欧美足球强国的计划即将付诸实施,这确实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个计划仍存在让人担忧的地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是人才选拔的问题。崔大林表示,要在全国精选200名好苗子,就现在中国的足球人才储备似乎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年初,国际足联准备提出将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球员的年龄调整到21岁以下,这一提议当时在中国足球界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因为当时中国21岁以下年龄段的适龄球员连一支队都凑不齐,门将则只有可怜的2名。由于近年来中国足球整体低迷,青少年足球苗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这个范围内如何做到精选?因此在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中国足球的实际出发,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后来越来越多,绝对要宁缺毋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投入必须有产出。200名球员留洋,一年国家要投入多少培养费?好几千万!如此高的投入就必须要求有一定的成才率。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外国足协、俱乐部之所以对此次合作抱积极态度,主要原因是中国足球市场巨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的出发点不完全是帮中国足球提高水平。这在当初盈方抢下“中国之队“经营权时就可见一斑——小布拉特当时曾表示,盈方的介入就是要以提升中国足球水平为己任,帮助国奥队和国家队取得好成绩。然而这一切在现在看来不过是空谈而已。因此在这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中国足协应该和合作方建立一种长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整个培训过程,避免花冤枉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球员成才后的后续培养和安置问题。当年健力宝球员去巴西,出了不少好球员,但回国后呢?随着国奥队在悉尼奥运会预选赛中折戟沉沙,留下来的球员除了李金羽、李铁、李玮锋等屈指可数的少数人还能保持一定的水平外,其他人早就成为了“方仲永”。因此,必须提前考虑好如何解决留洋青少年球员学成后的提高问题。我们大批量选拔球员留洋,不止是为了一届奥运会或者世界杯的出线,而是要全面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