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体育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沈阳晚报:篮坛“雇佣军”带来了什么? ——中图社
2009-08-20

  他们,曾是美国NBA等联赛的边缘球员,如今,却成为了亚锦赛赛场上的“亚洲球员”,他们就是靠改变国籍而助阵西亚国家队的“外援雇佣军”,亚锦赛赛场,是他们搅动了一池春水,那么,“归化军团”究竟给亚锦赛乃至亚洲篮球带来了什么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雇佣军”助力西亚篮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招募外籍球员提升球队实力的现象早有先例,2006年多哈亚运会,卡塔尔就凭借“雇佣军”拿到了男篮银牌,引来许多西亚球队效仿。本届亚锦赛前夕,许多西亚球队频频招兵买马,积蓄力量。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比赛的“雇佣军”是史上最多的一届。约旦有5名,黎巴嫩有6名,卡塔尔全队仅有2名本土球员。这些队员多是“美国制造”,并且都有过NBA夏季联赛或NCAA的经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招募外籍球员蔚然成风,约旦和黎巴嫩等球队也一跃成为亚锦赛的劲旅,在小组赛中出尽了风头,而这也引起了东亚以及其他国家的不满。开赛之初,日本等队曾向篮联提出抗议,但并没有讨回什么说法。比赛期间,记者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向日本主教练提问关于“雇佣军”的问题,均被亚篮联新闻官严厉制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外援”不见得都好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么,众多西亚球队不惜血本雇来“外援”,效果如何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自亚篮联允许各队引进外籍球员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支持方认为,高水平球员的到来有助于促进亚洲篮球运动整体提高;反对者表示,这些欧美球员的加盟不仅导致本国球员无球可打,同时也影响了亚洲篮球的发展和比赛的公平性。 tujian.org

  从比赛来看,用大笔钞票找来的“雇佣军”也不见得就百分百好使,特别是那些临时“抱佛脚”的球队。以约旦和黎巴嫩为例,两队同样招募了大批量的“雇佣军”,但情景却大不相同。约旦在老帅帕尔玛的调教下,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要去欧洲打比赛,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欧洲风格,同时配合也非常娴熟,可以称得上是本次比赛中的一匹“黑马”。反观黎巴嫩队,虽有弗罗曼和弗雷杰两位在NBA镀过金的美国球星,但光有“外援”并不能成为赢球的保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助亚洲篮球水平提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亚狂招兵,东亚很冷清”也成了本次比赛的一大写照。除了实力强劲的东道主中国队,还有以外线和速度著称的韩国队,以及几支“雇佣军团”外,我们很难从其他队伍中找到一支强队。虽然本届亚锦赛的参赛球队一共有16支,但球队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使亚洲篮球的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次亚锦赛,除了中国、伊朗、约旦、韩国、黎巴嫩5支球队有夺冠实力外,其他球队明显不在同一个档次。比赛中,两队分差超过20分的不在少数,在8月11日日本与科威特的比赛中,甚是还出现了单节零分的局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雇佣军”的出现为亚锦赛带来了一丝悬念,也增加了看点,但亚洲篮球在世界篮坛的地位依旧十分尴尬。

     相关链接
    ·鲍威尔"返回"世锦赛 牙买加田协收回原先
    ·沈阳晚报:篮坛“雇佣军”带来了什么? —
    ·郭士强口头禅逗乐记者:我会根据情况进行调
    ·男篮须警惕第4节习惯性崩盘 郭士强调整令人
    ·辽宁日报:留洋深造的冷思考 ——中图社
    ·杜婧母亲:拿不拿金牌无所谓 只盼女儿平安
    ·女拳今日进军奥运八成有戏 今晚将水落石出
    ·鲍威尔得到“特赦”令 可以参加柏林世锦赛
    ·国际田联规则改革出新招:抢跑一次就得出局
    ·国安和高温较劲专挑下午开练 积极备战江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