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体育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多名球员日渐成熟 中华台北男篮借力CBA初见成效--图鉴中国
2011-06-17

  假如中国男篮在半决赛没有输给日本队,本届东亚锦标赛,恐怕只能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了。但即便如此,中华台北男篮的表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大比分输给了急于证明自己不弱的中国队,但险胜日本、惜败韩国还是让中华台北队对参加9月举行的男篮亚锦赛信心倍增,而这种信心的源动力,实际上还来自CBA。 本文来自织梦

  14日,中华台北队和韩国队进行了本届东亚锦标赛的半决赛,虽然最终以61:69输给了对手,但在比赛中,中华台北队给韩国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第三节,中华台北队一度将比分追成44平。而纵观整个比赛过程,中华台北队无论技术、意识还是身体对抗,和韩国队相比都不落下风,最终输球还是因为“先天不足”——缺少有实力的内线队员。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华台北队在三四名的争夺中,以34分之差负于中国队。

dedecms.com

  不过,由于中华台北队目前有多名在CBA效力的球员,这使他们在应对国际大赛时,比起以往从容了许多。

copyright dedecms

  在北京首钢效力的中华台北队主力李学林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我也曾参加2009年的天津亚锦赛,当遇到中国队时,我们根本不敢和对手进行身体对抗,因为中国队的球员实在太高大太强壮了。”但是,在经过CBA一个赛季的磨练后,李学林的对抗能力提高了很多。 内容来自dedecms

  “学林确实很出色,”北京首钢队主教练闵鹿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球队下午训练的时间和东亚锦标赛有冲突,闵鹿蕾没能观看比赛,但他对李学林的表现还是相当关注。上赛季,这个身高不到1.8米的小个子球员刚到首钢队时非常不起眼,李学林也对他能否适应CBA的激烈对抗表示担心。但随着比赛的深入,闵鹿蕾发现,李学林很快就适应了CBA的对抗强度。“学林有投篮能力,对抗也不差。在联赛中,他和与同位置的很多球员的对抗中,也不落下风。而在CBA的锻炼,显然有助于学林在国际赛场上的发挥。”闵鹿蕾说。事实也正是如此,李学林在小组赛击败日本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在强度还是成熟度上,CBA对我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感谢有这么好的舞台让我发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台北队以1分险胜日本队的这场比赛中,投中绝杀球的恰好是另一名效力于CBA的球员陈信安。上赛季,他在东莞队打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正是看到CBA对提升自身实力能有很大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华台北队球员都希望能来CBA效力。其中大前锋曾文鼎已经铁定将出现在下赛季的CBA赛场上。在本届东亚锦标赛期间,5号球员杨敬敏也流露出想来CBA打球的愿望,他的目的地很可能和曾文鼎一样,是姚明的上海队。除此之外,浙江广厦队的总经理叶湘玉也出现在东亚锦标赛的看台上,她的目标是引进中华台北队的主力大前锋吴岱豪。如果成功的话,吴岱豪将与因故缺席本次东亚赛的中华台北队球员林志杰成为队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果以上球员均能顺利登陆CBA,未来的中华台北队在亚洲赛场上,无疑将更具竞争力。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报北京6月16日电

 相关链接
·武汉云鹤涉嫌侵权案开庭 姚明一方索赔一千万元--图鉴
·NHL加人队总决赛败北 温哥华发生球迷骚乱--中图网
·小牛NBA夺冠游行庆典 25万“牛迷”上街庆祝--中图网
·莫滕森:李娜仍有上升空间 指一些细节仍需打磨--中国
·布帅大战前无奈开除队员 称压力堪比征战世界杯--中国
·中国国奥队主帅布拉泽维奇表达战胜阿曼强烈信心--中图
·库班把自己球员当国王 为保持年轻脸上抹护腿霜--中国
·李凯:这些日子都很拼命 我真的不知道我怎么了--图鉴
·中国游泳队加紧备战世游赛 刘子歌焦刘洋月底归队--图
·桑兰代理律师称吴鹏缺心眼:他应向桑兰道歉--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